新书丨杨晴、袁田《碳金融:国际发展与中国创新》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出版社碳交易网2020-10-03 19:43

从理念到实践:探索以ESG为代表的绿色金融发展路径

 
巴曙松
 
许多年后,如果再来回顾2020年,我们可能能更清晰地看出在当下的各种争端、冲突与动荡中,所蕴含的各种历史性的反思与转折的潜在趋势。在当前对各种理论逻辑进行反复说的大环境下,发展绿色金融,应当说是各方难得的共识。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和各类气候协定的签署,绿色金融已然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新冠疫情爆发,全球金融市场遭受冲击,全球化进程受挫。疫情虽殇,也可视为自然之警钟;经济放缓,也可视为反思和重构之机会。虽然不同经济体之间出现不同类型的冲突,但是,可持续发展依然是全球在动荡中还认可的趋势,所值得探讨的,主要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方式与路径。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绿色低碳可持续产业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把握这样的大趋势,促进金融资源配置的创新与调整,构建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就变得更为重要。或者说,反观金融界对于ESG和绿色金融的尝试,总体上还是以理念探讨为主,真正系统和规范的实践探索还很有限。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姚江涛董事长和我共同发起组织了“中国ESG研究与实践系列丛书”的编撰工作,希望通过梳理以ESG为代表的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理论和框架,研究ESG不同产品和业务形态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绿色创新与发展,从而争取可以为ESG本土化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价值。而“碳金融:国际发展与中国创新”即为此系列丛书中的一本。
 
从历史数据观察,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在百年间达到了过去80万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纵观地球46亿年历史,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剧变往往会引起气候的剧变。近年来冰川加速融化、洋流改变、海平面上升、全球平均温度持续攀高、极端天气日益频繁,多个气候模型皆提示我们需要争取在不长的时间窗口内(如2050年)实现碳的零排放,否则地球气候有可能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人类仿佛站在了生死存亡的路口。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气候等也给能源和金融行业带来直接冲击。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课题与事业。在金融领域,也有许多值得探索的新领域,例如,在更大范围内对企业排放的碳进行定价,可实现外部性成本内部化,而在各类碳定价的实践中,碳排放交易是中国目前正在努力推行的减碳手段。不过,总体来看,当前碳市场普遍效率较低,正常功能发挥受阻,若通过发展和完善碳金融来引导更多的市场主体,特别是金融机构进入碳市场,对于促进金融支持可持续发展就有重要意义。实际上,近些年,无论是碳交易相对发达的欧洲,还是减排行动迅速的中国,都在积极推动碳金融的创新,目前碳金融工具主要有碳现货、碳期货、碳资产抵押以及碳信托等。
 
本书尝试从国家整体减排目标、碳市场的相关规则出发,梳理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发展现状,分析总结了各市场存在的问题,如中国试点市场局部就存在市场流动性不足、市场效率不高以及交易产品创新度不足等问题。目前,中国的全国性碳市场正在建设中,正式推出后规模有望超越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密切联系实践需求的理论研究就变得非常有必要。本书尝试通过对比中国试点碳市场和欧洲碳市场的运行发展机制,对中国碳市场的发展创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并强调加快创新型市场交易产品,如碳期货等的推出等,对中国碳市场建设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本书还梳理分析了当前主要的碳资产管理手段,特别是碳信托的发展模式和未来发展潜力。
 
总的来说,碳金融是当前全球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依托领域之一,也是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环节。希望通过这套丛书,并以本书起步,为更多企业和专业机构了解和实践碳金融提供一点理论和实践的支持,也希望有更多专家和机构能参与到这个领域的研究中来。
 
是为序。
 
目 录
 
第一部分 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
 
1. 碳市场发展历程
 
2. 碳市场现状
 
3. 国内碳市场发展的不足及建议
 
第二部分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发展现状
 
1. 碳市场发展历程
 
2. 碳市场现状
 
3. 欧盟碳市场发展经验
 
4. 欧盟碳交易体系对中国碳市场发展的启示
 
第三部分 碳金融产品创新
 
1. 碳资产管理
 
2. 碳信托
 
2.1碳信托账户托管业务
 
2.2 碳信托引导社会资金开展碳资产交易
 
2.3 碳信托为项目企业提供多元投融资支持
 
2.4 碳信托公司组织能力建设
 
3. 其他碳金融工具
 
3.1 碳债券和碳资产支持证券
 
3.2 碳基金
 
3.3 碳保险
 
3.4 碳金融衍生品
 
3.5 碳资产抵质押融资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