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BP中国公司在
北京召开了一个小型的
专家研讨会,BP中国区总裁杨士旭先生在会上简要介绍了BP公司的能源转型战略与发展规划。根据该计划,BP将在2030年前彻底从一家“国际石油公司”(IOC)转型至“国际能源公司”(IEC)。具体而言,到2030年要实现以下重点目标:一是BP在低碳能源领域的年投资将达到50亿美元,是目前年投资的十倍;二是石油天然气产量下降40%,且不计划在新的国家进行勘探;三是公司运营所产生的
碳排放减少30~35%,且上游油气生产过程中的
碳排放减少35~40%;四是电动汽车充电桩由目前的7500个增至70000个;五是公司的氢能业务在核心市场中的份额增长到10%。
毫无疑问,若上述目标实现,BP将会彻彻底底地变成一家IEC。原先的“石油七姊妹”或“石油五巨头”等脍炙人口的称呼,也将永远离BP而去。
就在同一时间段,BP于9月14日还发布了“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此次展望设置了三种情景:快速转型情景、净零情景(Net Zero,该情景将使碳排放到2050年下降至少95%。净零情景与将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1.5摄氏度的情景大致一致)和一切如常情景。在净零情景下,到2050年,油气煤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将从2018年的85%将至20%!而且在此情景下,石油在交通用能中的占比将从2018年的90%亦将至20%!
以上只是BP今年以来诸多关于能源转型与
低碳环保“激进表述”的一部分而已,此前数月,BP公司CEO陆博纳(Bernard Looney)已经在多种场合宣布BP的“净零战略”。
无独有偶,欧洲另一家石油巨头——壳牌公司的CEO范博登近期也有关于能源转型的激进表述。他认为,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2019年很可能就是人类使用石油的“峰值”之年。也就是说,2020年及以后,人类永远也回不到1亿桶/日(年消费50亿吨)的石油消费水平的“高峰”了。
欧洲石油巨头的能源转型步伐之快和“激进的”低碳环保战略在全球石油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如此咄咄逼人的“先锋”做法,我们该如何看待?而且,长期以来一直在各方面习惯于跟随对标BP、壳牌的中国大型石油企业,面对浩浩荡荡的能源转型势头,我们该如何应对?
(BP的低碳目标)
首先,欧洲的情况并不适用于全球,面对欧洲特殊严苛的环境政策,欧洲石油巨头们顺势而为实属明智之举。欧洲是全球最为发达、也是整体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已经步入后工业化时期的“智能、环保、互联”时代,因此在环境保护、能源转型等方面提出各种新模式,出台各种严苛的低碳政策也是情理之中。毕竟,“巴黎气候协定”是由欧洲人倡导的,作为第一个整体步入发达水平的大洲,人类需要欧洲人为人类的未来开创新的生活方式。
所以,作为来自欧洲的石油巨头,面对来自母国市场的能源转型和环保压力,采取一系列“超常规”的转型战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清泉看来,BP公司出台新的公司发展规划,其背后不外乎以下几种动因:一是公司的管理层发生变动,新的CEO当然有新想法新思路新举措,“净零”也许是陆博纳本人先进理念和领导力在公司的体现;二是政府的政策推动使然,BP需要顺势而为,而且可能表现的更加积极主动;三是目睹全球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出行方式,必须重新定位油气等化石能源的作用;四是作为上市公司,BP必须以先进的理念和行业标杆式的做法维护自身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必须持续塑造在公众和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要知道,买股票买的是公司的未来。
其次,倡导低碳环保,发力
新能源业务是政治正确、战略正确和道德正确之事,但经济上不正确。尽管过去数十年地球地表温度有所上升的罪魁祸首是不是温室气体效应和二氧化碳排放,直到现在依然有争论。但绝大多数国家、绝大多数非政府环保组织、绝大多数研究机构就是这么认为的。因此,努力降低碳排放、大力实施低碳环保政策,不管对于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已经成为政治正确、战略正确和道德正确之事,已经势不可挡。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这一决定时,招致几乎全世界唾骂的原因。
我国是“巴黎气候协定”的积极参与者和践行者。就在9月22日,我国主要领导人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
碳中和”(即前面提到的“净零”)。这意味着,在发展阶段上仍然落后欧洲一大截的中国,将几乎在同一时间与欧洲一起达到“
碳中和”标准,只是比欧洲晚了10年左右。这对中国将是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其实,翻开国际所有石油巨头的新能源业务板块,截止目前,还没有哪个公司的新能源业务是赚钱的,或在财务表现上已达到传统油气业务的平均水平。各大石油公司在新能源业务发展上依然处于培育阶段,甚至有的公司依然在“作秀”,以显示自己与时俱进,占领道德的至高点。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新能源(非化石能源)业务在经济上不可行,其综合利用成本依然高过传统能源的话,则其未来是不可持续的。没有经济可行做基础的“战略正确”是脆弱的。
再次,中国的能源转型和中国能源企业的低碳环保到底秉承什么样的战略,说到底是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问题,需要兼顾国家安全和能源安全。中国的能源转型问题早已超越了“打造低碳环保生活方式”的范畴。在中国,能源转型必须考虑国家安全和能源安全这个压倒一切的重大问题。必须是确保能源安全前提下的能源转型。
今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能源方面的内容,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排第一,油气的全产业链发展排第二,新能源利用排第三。这样的顺序,决定了我国能源政策的导向和各种能源产业发展的轻重缓急。说到底,在当期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大国博弈和逆全球化加剧的阶段,外部政治经济风险全面高企,我国还是要把能源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煤炭,作为一次能源中的“高碳品种”,还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现实选择。因为我们国家的资源禀赋是“富煤缺油少气”。只是,我们要通过技术创新,将煤炭中的“碳含量”降下来,将煤炭“洗”得更加白一点。在能源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再通过市场手段和政策导向平衡各种能源品种的消费。宜煤则煤,宜油则油,宜气则气,宜新能源则新能源。
第四,在能源转型问题上,我们应该多学习美国同行,借鉴美国的能源政策,走“能源现实主义”的道路。2018年三月份在美国休斯敦召开的“剑桥能源周”年会上,美国能源部长杰克·佩里宣布美国将实施“能源新现实主义”的政策。他强调,借助美国页岩GeMing的成功,更多回归传统的石油和天然气,以低成本的能源助力美国经济复苏和制造业再创辉煌,“让美国再次伟大”,这就是美国的“能源新现实主义”。
其实,面对欧洲石油同行这一轮激进的能源转型步伐,美国石油企业并没有跟风,而是坚持做自己。比如,雪佛龙石油公司,正在调整在全球的油气资产组合,进一步大举购并页岩油气资产。7月底,该公司以50亿美元收购莱宝能源公司,扩大其在德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二叠纪的业务范围,从而强化自身的“石油公司”地位。此次转型热潮中,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均明确表示,不会跟风“净零”排放目标。
美国石油公司务实的做法,正是中国同行需要对标和学习的。坚持求实举、谋实效,不搞那么多“花架子”,以卓越绩效和超群实力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最后,清泉想说,石油行业一直有一种不好的思维模式,就是悲观时过度悲观,乐观时过度乐观。曾几何时,当“石油产量峰值论”喧嚣尘上和油价节节高攀时,业界就贸然断定,“低油价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然而,没过几年,油价断崖下跌,全球石油行业惨淡,出现持续的供过于求的局面,业界又一致认为,“高油价时代将不再来临”!当前,面对看似“势不可挡”的能源转型,业界貌似又要犯“极端主义”的错误。
是时候反省反省了。
(本文观点只代表清泉本人,不代表所在公司。原创不易,转载或引用请务必先联系“清泉能源”。)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