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IEA)2020年版能源技术展望指出,要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坏后果,全球能源系统必须大幅减少排放。能源供应、转化和使用都必须实现激进的变革。实现能源和气候目标需要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和应用,明天需要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取决于今天的创新。电力不能解决全部经济的去碳化。电力和重工业等行业现有资产的排放挑战最大。市场在动用资金和促进创新上至关重要,但不能凭此就能实现净零排放,政府需要发挥决定性作用。
2020年版能源技术展望评估了现有能源基础设施的存量在剩余生命周期内(2019-2070年)的二氧化
碳排放总量。根据这份报告,世界范围内使用的能源生产、运输和消费设施如果不提前退役或者加上减排设备的话,从现在到2070年累计
碳排放近7500亿吨,将耗尽联合国的温升不超过2°C目标所剩余的二氧化
碳预算。因此,如何处理现有的能源和碳排放的基础设施对于实现巴黎协定的气候承诺至关重要。
具体来看,现有能源相关基础设施累积排放的大部分预计将来自来自电力(55%)和重工业(26%)行业,交通运输占11%左右(其中三分之二来自公路运输),建筑业占3%。电力行业约80%的预期累积排放量将来自煤电厂。到2050年,现有燃煤电厂的年排放量将达到59亿吨,接近当前水平的70%。到2070年,约75%的电力部门累计排放量是与亚洲煤电厂相关,仅中国就占了近50%的累积二氧化碳排放量。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现有能源设施的在未来的碳排放与其寿命相关。以发电领域为例,在美国,现有煤电厂平均年龄超过40年,欧洲约35年,而大多数亚洲国家低于20年,在中国才13年。中国大约50%的现有火电在过去10年内投运,85%的容量在过去的20年里投运。在目前全球2100吉瓦的现有燃煤发电装机容量(外加167吉瓦在建容量)中,到2050年仍有1440吉瓦继续运行,其中900吉瓦在中国。相比之下,燃气发电厂寿命较短。现有的全球1800吉瓦燃气发电装机中(外加在建的110吉瓦),到2050年只有350吉瓦仍在继续运行。工业是现有基础设施排放的另一个主要碳排放源。由于能源密集度高,化石燃料在能源使用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生产设备相对较长的使用寿命。预期的1960亿吨工业累积排放量中,钢铁和水泥子行业各占30%左右,化工子行业约占15%,制造业和其他部门占25%。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