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传统的工程手段,NbS的应用往往带来生态保护、气候变化减缓、适应以及社会经济等多重效益。首先,应用NbS有助于恢复生态系统、增强生态系统韧性和人类对气候风险的适应能力。这与NbS的基本理念契合,通过保护自然,利用自然提供的生态系统功能以抵御可能的气候风险。比如,保护红树林有助于固化土壤,防止风暴潮侵袭,减少沿海居民受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极端天气的威胁。其次,通过保护森林、草地、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以及养护退化的生态系统等方式,NbS能够增加陆地
碳汇,并提供减缓气候变化的效益。研究表明,从现在到2030年,应用NbS可以贡献将升温幅度控制在2℃之内的减排路径中1/3的减排量。TNC等机构对全球NbS潜力的分析表明,到2030年,每年全球NbS的最大减排潜力达23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1/3的减排潜力属低成本(成本≤10美元/吨),约1/2的减排潜力属有效成本(成本≤100美元/吨)。这些低成本和成本有效的减排潜力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同时,对NbS的扶持将带来许多直接或间接的社会经济效益。据估计,在全球范围内,自然每年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约为125万亿美元。另外,推行NbS将有助于规避气候风险带来的公共财政风险、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增强韧性并减少贫困。世界经济
论坛NBS联合总监贾斯汀·亚当斯曾表示,到2030年左右,NbS每年可为世界创造超过10万亿美元的收益,创造3.95亿个工作岗位。根据Climate4Future的统计,仅在欧盟层面,实现保护30%的陆地和海洋的目标可以创造5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新保护区还可以为欧洲带来每年数百万欧元的旅游收入。实现该目标后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还会进一步为欧洲的渔业和保险业带来每年高达数百亿欧元的收益。在城市层面,NbS项目能够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改善居民福祉。比如,建设城市绿地和中央花园不仅为居民提供必要的自然景观,也可在生物栖息地之间搭建廊道,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海绵城市的建设在调节城市内涝的同时,为调节雨水建造的“水公园”以及地下蓄水层等设施,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更多栖息地。
大规模发展NbS仍面临政策衔接、资金支持、技术支撑与机制设计方面的诸多挑战。首先,NbS尚未被完全纳入各国国家层面的政策与目标中。截至目前,在已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方案(NDC)中,仅有27个方案提及了NbS。其次,NbS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据世界经济论坛估算,如果要在2050年实现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以内,NbS的资金缺口将超过每年4000亿美元。NbS项目的投资周期通常较长,项目的尺度和规模因当地实际情况而不同。同时,NbS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前景较难量化,在政府相关激励政策缺位的情况下,投资人会更倾向于资金量大、且投资周期较短的项目,导致针对NbS的投资意愿不足。再次,大规模推行NbS仍需更坚实的技术支撑,比如现有项目数据不够丰富,NbS项目的潜在长期影响评估仍需进一步研究积累。最后,缺乏配套的机制与组织架构。比如,目前尚无专门的第三方机构或政府部门提供NBS的项目设计、可行性分析以及评估工作等相关服务。NbS也需要全球公认的,一定程度上统一的原则和标准,避免部分项目出现“漂绿”行为。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