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9年
碳排放差距报告》显示,尽管《巴黎协定》的落实遇到了一定阻力,但绝大多数国家已经积极行动,努力加快低碳产业技术革新,落实自主贡献目标,推动
绿色低碳发展。共担气候变化责任,共促
绿色低碳发展,符合全人类的利益福祉,更是各国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欧美日韩等发达地区和国家多数钢铁企业都积极制定低碳发展目标并付诸行动。因此,我国钢铁企业需要加强低碳发展前沿技术研究,重视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重要性,并制定相应的低碳发展规划。
建设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国际减排承诺的重要政策工具。当前,我国面临国内强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国际上落实《巴黎协定》、强化减排行动的新形势,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全国
碳市场的总体方案和制度建设。2017年底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的全国统一
碳市场正式启动建设,随后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和航空等其他七个高排放行业也将被逐步纳入。届时,高碳排放产能将会付出更大的成本代价,降低市场竞争力,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而低碳排放产能将获得发展先机,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并增加盈利。
碳定价决定着企业碳排放水平对吨钢成本的影响程度。当前,我国碳市场定价差异较大,七大
碳交易市场的
价格分别是
北京84元/吨、上海40元/吨、广州28元/吨、天津15元/吨、深圳5元/吨、湖北28元/吨、重庆23元/吨。根据国际碳定价经验,在温室气体排放量占较大份额的辖区,碳定价往往较低,反之亦然。随着我国
碳交易市场的逐渐成熟,市场覆盖排放规模也将随之扩大,碳定价自然也将随之降低,假设
价格在20-40元/吨之间浮动(欧盟为25欧元/吨),我国钢铁行业完成以当前排放基础10%的减排目标,那么行业整体吨钢平均成本将增加4.08-8.16元/吨,对于碳排放较高企业,当然不仅于此。还有另一种情形,如果市场并没有多余的配额可供交易,那么企业只能以牺牲产能和市场份额作为代价。
当前,我国碳市场还处于初期阶段,碳排放配额模式转变的可能性导致碳排放对钢铁企业的发展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钢铁企业需要及时关注政策的引领方向,积极制定低碳发展规划。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