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这个全球疫情汹涌、动荡此起彼伏的夏天,“气候变化”似乎被迫后退成了一个“遥远”的话题。有关“危机”的新闻层出不穷,以至于人们几乎有些难以想起,就在不到一年之前,“气候变化”这一“人类最大的系统性威胁”(most systemic threat to humankind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语),在全球范围内为媒体广泛报道并引发持续的全球关注。
2019年是气候报道的“井喷”之年。这一年针对全球100家大型媒体的调研显示,有关“气候变化”议题的报道内容比2018年增加了73%;《牛津词典》在年底将该年的年度词列为“气候紧急状态”,原因是这一词的使用频次比前一年增加了一百多倍。这一年以青年为主导的“Fridays for Future”气候运动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如火如荼地展开;愈演愈烈的极端天气、山火、消融的冰川与全球的气候运动催生了公众对气候议题的高度关注,更多媒体加大投入气候报道,并探索新的报道方式。一项由记者组织的“气候报道”(Covering Climate Now) 全球新闻倡议,到去年底已有超过400家媒体加入。这项倡议致力于“加强对决定我们这个时代的议题——气候议题的报道”,并通过这一媒体网络放大这些报道的声量。
在中国,2019年的气候报道也一定程度上呈现了与国际“共振”的局面。“气候变化”的百度资讯指数热度是2018年的5倍多,有关夏季高温、亚马逊大火等议题在经由媒体报道之后在社交媒体上引发更广泛讨论,对气候变化的关注突破了环保的“圈层”。
虽然2020年初开始的新冠疫情将气候变化暂时挤出了媒体的头版头条,但气候危机并没有因此减缓脚步。相反地,疫情后的一些经济刺激措施如果设计不当,有可能进一步推高全球
碳排放,并“锁定”更严重的气候影响。关于气候变化的报道和传播不但不应因疫情而中断,反而应进一步加强。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