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以优质生态产品为绿色发展赋能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刘文俭2020-08-05 09:3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质生态产品已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在由全面小康社会转向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全国上下都在谋划“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贯彻好绿色发展新理念,推进供给侧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优化生态产品供给,是值得各级各部门思考和探索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科学理解生态产品的概念和内涵。生态产品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和劳动要素。广义的生态产品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狭义的生态产品指在自然资源基础上经过人的劳动创造,可以进行交换的商品和服务,其特点在于节约能源、无公害、可再生等。在农业领域,主要是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态循环农业。在工业领域,主要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再制造技术等生产线及其产出的节能节材产品,如新能源汽车、废旧汽车拆解与家电回收利用、发动机再制造等。在建筑领域,主要是绿色建筑、被动屋、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绿色生态小镇与住区等。在能源领域,主要是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发电以及利用储能技术等生产的绿色清洁能源。在服务领域,主要是节能服务外包、以计分兑换物品等方式回收废旧物资的“垃圾银行”等。在空间上,主要有循环经济示范区、绿色生态制造示范区以及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海洋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农业公园等生态功能区。
加大生态产品供给促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既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还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大生态产品供给、促进绿色发展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举措,纳入“十四五”规划并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首先,更好发挥农业生态供给与绿色发展功能。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绿色高效农业,增加绿色、有机、安全、特色农产品的供给量。在山区增加果树种植,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提升。建立相应的质量安全、卫生生产制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实施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重点扶持种养加融合发展,形成秸秆与畜牧粪便做沼气、沼气池渣滓做种植肥料的绿色有机循环型生态农业。
其次,抓好工业重点领域的循环发展与再制造。在制造领域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减排。一是抓好化工等重点耗能型产业园区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二是扶持发动机等再制造行业发展。三是适应中国进入汽车与家电淘汰高峰期的发展需求,在经济中心城市郊区规划建设废旧汽车拆解与家电回收利用产业园,引进吸收国际先进成熟技术,完善废旧汽车拆解与家电回收利用全产业链,打造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园,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再次,不断加大绿色能源供给与生态服务产品。一方面,结合各地实际,加快储能技术研究,加大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发电等绿色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提升新能源占有比重。另一方面,力争“十四五”在各县市区规划布局一处垃圾焚烧发电厂,减少垃圾填埋导致的围城、污染地下水等现象。同时,扶持节能服务外包企业发展,推广成都市以计分兑换物品等方式回收废旧物资的“垃圾银行”等成功经验和做法,实现垃圾规模减量化、分类科学化,湿垃圾肥料化、干垃圾能源化。
最后,以持续海绵城市建设增加城镇生态功能。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减少硬化失水面积、增加透水绿化面积;在城市地下规划蓄水设施,尤其是北方缺水城市,要做好中水利用,在山体及河道建设蓄水设施,形成植被繁茂的生态微环境。对高速路休息区、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城市地上公共停车场、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停车场等实施园林化改造,同时建设太阳能板遮阳棚、加建充电桩设施,使其成为生态型光伏停车场,既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也避免车辆夏天被暴晒,还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