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应对气候安全风险的长效机制
习主席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科学把握气候规律,在加强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中长期气候安全战略目标,健全应对气候安全问题能力建设,实施保障气候安全的
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共建维护全球气候安全的国际规则,着力减轻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水资源、生态、能源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减少气候变化对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的影响,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强化政策协同。应对气候变化涵盖多个领域,涉及国家安全中的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等多个方面,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推进不同部门的政策协同,切实提高气候安全的保障水平。实现既能有效应对气候安全挑战,又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升能源安全、带来经济利益。如投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不仅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也有助于降低沿海地区和其他基础设施面临的气候脆弱性和气候风险。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健全实时、高效、常态的气候安全风险监测分析预警机制。密切跟踪掌握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的动态变化,切实加强监测预警和预防,建立并完善集气象灾害监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灾害风险处置于一体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体系。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阻止或控制灾害蔓延,从源头上化解气候安全风险与挑战。
强化应对措施,构建全领域、韧性式、网格化的气候安全风险应对体系。气候安全影响多个领域,应在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在农业、林业、水资源、气象等重点领域和沿海、生态脆弱地区不断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重点关注与极端天气事件和灾害相关的农业、水资源、生态、健康安全风险加剧等问题的应对。加强韧性式风险应对体系构建。充分考虑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坚持平战结合,规划时要预留避难场所与应急救治建设用地,强化城市的风险应对能力。完善网格化风险防控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加强重大突发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协同协作救治机制。
提升治理能力,完善统筹、协调、可持续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应对气候变化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辅相成。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建设。科学开发并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着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