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生产率反映了经济增长与
碳排放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经济增长和
碳排放的因素都会影响到碳生产率,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消费方式的不同,碳生产率表现出区域差异性,其主要原因在于:
(1)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占全国土地面积仅为9.5%①,但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为55.6%,2009年为53.8%;中部地区2005年为27.5%,2009年为27.8%;西部地区2005年为16.9%,2009年为18.3%。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东中西部地区的数值在逐年增加,但东部地区的数值要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3768元,2009年为40800元;中部地区2005年为11830 元,2009年为21863元;西部地区2005年为9338元,2009年为18286元。由于片面追求GDP数量增长,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仍属于数量型和粗放式。
(2)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性。2010年我国能源自给率已达92%,但其中70%的能源供应仍然是煤炭②。从历年各省能源消费数据看③,东部和中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0%左右,而西部各省占60%左右,而煤炭是高碳能源。因此,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是实现
节能减排的重点。
(3)产业结构差异性。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属于“二三一”型,即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东、中、西部整体上也属于“二三一”型,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东部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所占比重都要高于中、西部,2005年,东、中、西部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51.6%、47.7%和42.8%④,2009年分别为50.2%、49.3%和47.5%;工业所占比重2005年东、中、西部分别为46.5%、41.3%和35.3%,2009年分别为44.1%、43.4%和39.7%。在目前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工业是耗能和排放大户,导致东部地区的碳排放量高于中、西部地区。近几年来,从三大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占全国比重看,不论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还是第三产业,东部地区都要高于中、西部地区,尤其是第二产业和工业的比重已占到全国近60%。从主要产品产量占全国比重看,东部地区发电量所占比重为40%以上,而中、西部地区的比重未超过30%;东部地区粗钢所占比重为55%以上,而中、西部所占比重之和未超过45%;东部地区水泥所占比重有所下降,2005年为51.6%,2009年降为42%,但数值仍大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却逐年上升,中部地区2005年为27.8%,2009年为32.7%,西部地区2005年为20.6%,2009年达到25.3%。目前我国发电量主要是火力发电,2000年以来,火力发电量占电力生产量的82%左右,而火电主要靠煤来发电,煤炭属于高碳能源,其含碳量远高于石油和天然气。粗钢和水泥属于高耗能行业,能耗高,碳排放相应也高。
(4)能源利用效率存在差异性。三大地区单位GDP能耗均呈下降趋势①,东部地区由1995年的1.817吨/万元降为2008年的1.1443吨/万元;中部地区1995年为2.7882吨/万元,2008年为1.5244吨/万元;西部地区1995年为2.8001吨/万元,2008年为2.0074吨/万元,说明三大地区能源利用效率在逐步提高。但东中西部还是存在一些差异。整体来看,东部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虽然三大地区能耗均呈下降趋势,但东部地区是逐年递减的,而中部能耗从2002-2004年有一小幅上升阶段,由2002年1.7317吨/万元上升到2004年1.7944吨/万元;西部地区能耗从2002-2006年有一明显上升阶段,由2002年2.0074吨/万元上升到2006年2.2304吨/万元。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碳排放量均高于中西部地区,但由于能源利用效率高,碳生产率仍然高于中西部地区。
(5)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差异性。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特点,东、中、西部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存在明显差异性,这种差异性造成了三大地区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差异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都要远远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生活消费总支出,在地域方面呈现出东、中、西逐次递减格局。从2009年来看②,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前10的省市中,东部地区就占到9个,排名后10的省市则全部在中西部地区。东部排名最高的上海与中西部排名最高的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达12988.59元,而东部排名最低的海南与中西部排名最低的甘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也达到了1821.07 元。收入水平决定了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同时也带来不同消费方式,进而对碳排放造成不同影响。从城镇和农村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上看,耗能较高的电冰箱、空调、家用汽车、家用电脑的数量三大地区逐年递增,但东部的拥有量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如东部农村居民2005年电冰箱拥有量为40.11台,2009年为57.75台,中部2005年为34.51台,2009年为84.04台,西部2005年为10.55台,2009年为27.53台;家用电脑东部2005年拥有量为6.2台,2009年为15.66台,中部2005年为2.14台,2009年为10.55台,西部2005年为0.42台,2009年为2.49台。东部城镇居民汽车拥有量2005年为6.11辆,2009年为17.33辆,中部2005年为2.52辆,2009年为10.72辆,西部2005年为2.57辆,2009年为7.47辆。东部城镇居民家用电脑2005年为57.31台,2009年为82.19台,中部2005年为62.53台,2009年为105.48台,西部2005年为32.285台,2009年为54.51台。三大区域存在明显差异。,,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