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为污染防治赋能
科技是国之利器,在中央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很多科技成果得到了实际应用。特别是节能减排、生态治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有许多直接转化到了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工程中。
2019年5月15日,由中国能建广东院总承包建设的亚洲首个多技术开放国际
碳捕集技术测试
平台——广东
碳捕集测试
平台项目正式投产,对推进我国二氧化
碳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CCUS(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被认为是目前唯一能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利用的技术,并被认为是未来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可行办法。“简单来说,就好比给燃煤电厂这个排放源戴上一个大口罩,通过脱碳装置这个过滤系统,把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的干净气体排放出去,而把二氧化碳留下来集中处理。”广东碳捕集测试平台项目经理形象地介绍道。
广东碳捕集测试平台项目采用的正是燃烧后捕集技术。项目依托华润海丰电厂1号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建设,每年可从燃料燃烧后的烟气中捕集二氧化碳约2万吨,按一棵树一年吸收18.3吨计算,相当于1000多棵树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长长的运煤列车被缓缓牵引至翻车机房,到达预定地点,4节车厢同时翻转至160度,320吨煤瞬间被卸入煤坑,但看不到煤尘在强气流下升腾。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设备管理科科长说:“本质抑尘系统实现了精准喷洒水雾,让每一粒煤炭与水均匀混合,达到合适的含水量,从转运全程的源头实现有效抑尘。”该技术一举拿下三项国家专利,并获得第4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近40年,中国散货港口一直延续着传统生产工艺。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这也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黄骅港务没有困囿于此,而是敢为人先,依靠科技强港兴港,煤尘源头治理,颠覆了人们对煤港的传统认知;生态水系建设,开辟了煤港水循环系统建设新领域;全流程自动化装船作业,开启了中国散货港口智能新纪元……
2019年,黄骅港顺利通过国家3A级景区验收,在煤港中率先建成工业旅游景区。同年,在新华社和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港口高质量发展报告(海港篇)》中,黄骅港绿色安全评价在全国22个沿海主要港口中排名第一。
蓝藻是原核生物,大规模爆发后会引起水质恶化,被称为“绿色牛皮癣”。据了解,目前全国近三分之二湖泊水库处于富营养化,不同程度受到蓝藻污染。作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也饱受蓝藻侵袭,被列入全国重点防治的“三河三湖”。
中煤地质总局江苏局长江公司与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采用深潜式高压灭活蓝藻技术处理蓝藻。该技术采取建造蓝藻灭活深井,通过物理及机械加压方法,迫使蓝藻细胞内气囊干瘪失去上浮能力,进而实现蓝藻不在近岸水面聚集,系目前国内外处理效率最高且无公害的先进技术。
2019年5月,中煤地质总局江苏局长江公司在巢湖合肥包河区段建设的蓝藻治理试验深井,就取得了良好效果,获合肥市相关部门高度认可。2019年10月,又一举拿下云南省玉溪市星云湖沿岸5口蓝藻灭活深井施工,为我国湖泊蓝藻污染治理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