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碳:应对气候变化的海洋方案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报赵宁2020-05-13 11:15

中国的蓝碳行动

 
我国是海洋大国,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14000公里的岛屿岸线,发展蓝碳的潜力巨大。广阔的海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扎实的科研条件,也为我国研发蓝碳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科学家对国际蓝碳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在若干方面引领了国际前沿发展方向。”张永雨说,自2008年以来,我国科学家提出的“海洋微型生物碳泵”概念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同,据此,国际海洋科学研究委员会设立了科学工作组,由我国科学家领衔,成员包括来自美、欧、亚的12个国家的26名科学家,彰显了中国蓝碳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如今人们对蓝碳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除了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等看得见摸得着的蓝碳外,近海以及开阔大洋中通过微生物作用形成的可长久储存在海水中的“水体蓝碳”或“惰性溶解有机碳库”作用更加巨大,在调节气候方面至关重要。
 
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发起并组建了“全国海洋碳汇联盟”,形成了“产学研政用”的创新联盟,联合全国优势力量探求海洋碳汇过程机制、研发减排增汇之策。
 
张永雨也是全国海洋碳汇联盟组建者之一。他说,近年来,我国蓝碳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各成员单位积极合作,沿中国近海从北向南覆盖典型海洋环境区域,已建成7个海洋碳汇监测站,为系统深入开展中国近海海洋碳汇研究、开发近海海洋储碳技术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蓝碳生态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平台
 
“目前,我们已经初步摸清了中国海的碳汇状况,海洋碳汇标准化体系建设正不断完善。”张永雨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