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新基建”的红利与赋能
能源行业通过开展“新基建”,实现信息的高效整合和各种能源及资源的集中优化,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将与能源系统、社会民生、城市建设等共享红利,从而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
第一,提高客户服务满意度。借助数字技术,通过全渠道、多触点的客户行为数据采集,可精准分析客户消费行为和服务需求,丰富客户标签,按需定制服务产品、确定互动化服务方式,持续优化客户服务体验。在此基础上,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转型,通过个性化实现差异化价值,打造新型数字化客户关系模式,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第二,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升级。能源行业基础建设能力强,投资惯性大,产业链不仅涵盖能源开发开采企业、设备供应商等上游企业,还包括分销商、综合能源服务等下游企业,通过“新基建”能够进一步有效汇聚各类资源,激活上下游企业发展新动能。尤其以光伏为代表的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在“新基建”政策加码下,有望冲破补贴瓶颈,增强产业成熟度,充分发挥全产业链领先国际的优势。通过培育新业务、新模式,能够为上下游企业创造更大发展机遇、挖掘更广阔市场空间,带动整个能源行业产业链加速发展,释放协同价值。
第三,推动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能源科学发展是国民经济和全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而
清洁能源发展、分布式能源接入、用户侧资源有效互动的需求正在进一步刺激能源行业进行功能完善和角色转型。通过新基建技术赋能,实现能源的灵活调度,能够打通能源流和信息流的交互渠道,让能源数据资产真正流通起来,更大程度实现能源资源优化,促进更大程度地消纳新能源,促进中东部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推动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助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第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新基建”高效发挥能源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推出产业用能分析、园区活跃度分析等能源大数据应用,运用智慧能源建设低碳城市。推动能源资源与政务、交通、金融、社区等行业领域深度融合,依托数据信息的交互,打造面向民生生活的产业生态圈,拓展更广泛的民生服务,提升城市统筹管理和协同治理能力。
第五,助力国家治理水平提升。一方面通过对全社会能源电力生产消费信息的全息感知和汇聚整合,支撑政府开展企业能效、环保生产、税务稽查等方面的监测评估;另一方面通过时间、产业、地域等多维度用能数据,分析研判社会运
行情况,感知社会、经济、民生状态,支撑政府精准施策、科学调控,使社会治理更加精准、更富有预见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