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是重要诱因

文章来源:生态经济杂志社郭霄鹏,刘芸2020-01-08 17:47

在仔细分析了2012年发生的数十次极端天气事件后,由来自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78位气象学家组成的科研团队向美国气象学会主办的《气象公报》杂志提交了他们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发现:气候变暖大幅度增加了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仅在2012年由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就占到了数十次极端天气形成因素的一半以上。该科研团队的成员相信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要为全球气候变暖承担一半以上的责任,而全球气候变暖进一步诱发了极端天气。2017年刊登在《美国气象学会通报》月刊上的研究论文再一次印证了上述观点,研究者们对2016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的27次极端天气进行了分析,发现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是其中21 次极端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其中发生于2016年的非洲干旱、北美森林火灾以及全球范围内的高温纪录都与全球变暖有直接而显著的联系。归根到底,气候变暖是极端天气和气候危机的重要诱因。
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诸多原因中,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又占据首要位置。影响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包括温室效应、大气气溶胶颗粒、烟尘以及太阳活动等。可以看出,除太阳活动外,其他三种诱发因素都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温室气体是指会吸收和释放红外线辐射并存在大气中的气体,因此温室效应的本质就是大气具有保持热量的特性,导致地表气温上升。《京都议定书》中规定应控制的6种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合物、全氟碳化合物、六氟化硫。人为因素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来自火力发电、供暖供热、农业、交通和建筑等。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除火山爆发外,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气、化石能源使用等都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层。2019年3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18全球能源和二氧化碳状况报告》显示:受2018年能源需求增长的驱动,全球由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增长了1.7%,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331亿吨。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都有明显增加,来自电力部门的新增排放量贡献了超过总新增排放量60%的比例。
除了人类的工业生产和化石能源使用外,农业生产和毁林活动也对气候变化影响巨大,其中水稻、养殖业(如牛和奶牛)以及氮肥等对温室气体排排放贡献巨大。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气候变化与土地》研究报告显示:2007—2016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约有23%来自农业、林业等和土地相关的活动,这其中包括13%的二氧化碳、44%的甲烷和82%的氧化亚氮。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水,由于水中作物缺乏氧气,细菌在分解作物时会产生大量的甲烷气体,水稻种植产生了约24%的农业甲烷排放,其中89%来自以水稻为主食的亚洲地区。养殖业,特别是反刍动物养殖业(如牛和奶牛等)所排放的甲烷气体也远超人们的想象,在全球甲烷气体排放中有33%来自畜牧养殖业,其中大部分来自反刍动物牛。除此之外,人类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而大量砍伐森林,而森林本身具备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因此农牧民放火开垦农田和牧场又会造成新的温室气体排放。毁林开垦土地还会进一步引发土地退化,导致土壤中的碳被释放出来,使其成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新的来源。2019年8月发生在巴西亚马孙流域的森林大火就是典型案例,一方面大火产生并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到大气中,另一方面也使得具备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最后开垦的土地又进一步释放了土地中的碳,进一步增加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因此,人类以不合理的方式开发土地也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浓度。
毫无疑问,如果人类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依旧毫无节制,类似于飓风“哈维”“佛罗伦斯”和席卷欧洲的热浪等灾害就还将持续不断地发生。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气象科学家安吉琳• 彭德格拉斯说:几乎所有的迹象都表明未来20年的气候会比过去20年更糟糕,如果人类不立刻做出改变,21世纪末一切都将无可挽救。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