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落后的生产力与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平衡、不适应,即“两高一资”的生产方式与低物耗、低能耗、低排放、高产出之间的矛盾。国内外的实践反复证明,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企业的超低排放。
有两个
案例可供借鉴。比如,近年来,贵州以科技兴煤摆脱老旧模式,依靠科技创新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将地下煤层引燃,通过控制供氧量,将煤炭转化为煤气,再通过管道将煤气输送到需要的地方。科幻小说《地火》中,这个“120年以后人类熟练掌握的技术”在贵州开始变为现实。如果这一新技术能够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运用,替代煤炭传统的开采和利用方式,将取得资金投入少、资源利用充分、安全生产有保障、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再比如,某民营冶炼厂,专兼职聘请了一大批技术
专家,大力从事贫矿冶炼技术和生产废渣提取技术的研究,先后获得国家数十项专利技术,依靠科技进步走出了一条与大型国有冶炼企业和其他民营冶炼企业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这家企业从不与其他冶炼厂争抢富矿好矿,而是以极其低廉的
价格收购同行都不屑要的贫矿,利用独特的专利技术进行冶炼并获利丰厚。同时,对所有冶炼企业都避之不及的危险废物——冶炼废渣,他们也能综合利用,依靠自己研发的专利技术提取其中的金、银、铂等贵金属,做到“吃干榨净”变废为宝,完美地实现了三个效益的有机统一。
从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未来保护生态环境的第一动力。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在指导、帮扶工矿企业开展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时,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发展趋势,眼睛决不能仅仅盯着工矿企业的末端治理和生态环境的被动修复,而是要充分利用当今科技进步取得的一切最新成果,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源头上和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排放、预防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力争取得投资少、效率高、效果好、能够同时兼顾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