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贸易壁垒”对自由贸易的潜在冲击
虽然 UNFCCC 和《京都议定书》都明确规定: 缔约方应尽量避免或减轻气候政策 对国际贸易的扭曲作用,不能构成变相的贸易保护①,但相关贸易壁垒的出现很可能 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即使是国内气候政策也可能对贸易造成影 响,更何况很多发达国家政府可能出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考虑而利用贸易政策影响 其他国家生产行为和气候政策,其国内一些利益集团也可能以公平竞争为由寻求贸易 保护。因此,经济全球化下的气候治理问题不单纯是科学和环境问题,而是复杂的国 际政治和经济问题( 庄贵阳等,2009; 孙宁,2014) 。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以减排为由 的“低碳贸易壁垒”可能逐渐浮出水面,对自由贸易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使更多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加入多边气候协议,一些研究者认为可以使 用两种策略: 一是使用“大棒”政策,即通过贸易制裁或其他措施对不合作的国家施 压; 二是使用“胡萝卜”政策,比如通过资金和技术援助促进合作。基于博弈理论,一 些学者认为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措施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威胁工具,减少气候政策的“搭便车者”,扩大气候合作,迫使发展中国家参与减排( Barrett,1994,2011; Lessmann 等,2009; Tian 和 Whalley,2010; Helm 等,2012) 。但也有学者对这类“大棒” 政策存在疑虑。Zhang( 2009) 认为,发达国家应该更多地使用“胡萝卜”来鼓励发展中 国家减排,“大棒”只能作为补充。同时,一些研究发现,贸易限制措施并不是促进气 候合作的最优手段,技术合作与共享、全球部门协议等政策对促进气候合作效果更好 ( Kemfert,2004; Weber 和 Peters,2009) ①。
另外,基于促进公平竞争和解决碳泄漏问题的考虑,不少学者认为实施减排的发 达国家可以对来自非减排国的进口实施“边 境 税 调 节”( Border Tax Adjustments, BTAs) 或征收“碳关税”( carbon tariff) ( Ismer 和 Neuhoff,2007; Pauwelyn,2007; Keen 和 Kotsogiannis,2014) ②。但是,此类观点没有获得经验研究的支持。实际上,不少研 究发现,征收
碳税、能源税或者开展国内排放权交易对一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很小 ( World Bank,2008; Demailly 和 Quirion,2008; Aldy 和 Pizer,2011) 。同时,边境调节 措施并非解决竞争力损失或碳泄漏的有效手段( Babiker 和 Rutherford,2005; Peterson 和 Schleich,2007; 林伯强和李爱军,2012; Antimiani 等,2013; 张友国等,2015) 。此外,一些研究显示,边境调节措施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国内经济造成很不利 的冲击( Mattoo 等,2009; 林伯强和李爱军,2012; 张友国等,2015) 。严重的贸易扭 曲效应意味着实施这类单边贸易措施很可能遭到其他国家的报复,引起贸易摩擦,甚 至演变成贸易战( Onder,2012) 。在现实中,基于公平竞争和气候保护的贸易措施也 很容易被利益集团利用,成为变相的贸易保护工具。Horn 和 Mavroidis( 2011) 指出,即 使 BTAs 有可能符合 WTO 规则,也不是一个合意的政策,因为它很可能催生贸易保护 主义。首先,BTAs 很接近反倾销措施和原产地规则,容易被行业利益集团变相使用, 成为贸易保护工具,就像当前反倾销往往被用于保护特殊利益集团一样。其次,BTAs 引起的贸易保护主义具有严重的“示范效应”。非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利益集团也会游 说政府,寻求类似的保护。而其他领域的问题,如劳工标准问题,也可能寻求类似的边 境调节措施,从而引致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最后,面对国外的 BTAs 政策,出口 国为了夺取税收收入,会以保护气候为由对出口征税,这将降低出口部门竞争力,使部分资源转向进口竞争部门,产生类似进口关税的效应,也不利于自由贸易。学者 Nielsen( 2010) 提醒道,实施单边气候贸易壁垒就如打开“潘多拉盒子”,届时各种贸易 壁垒将危及多边贸易体制。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