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骥表示,
碳市场的战略定位,可以从两方面理解。第一,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的组成部分。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拓展和深化的角度去观察,邹骥表示:“现在中国在寻求高质量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努力阶段,公共产品外部性用市场的手段管理它,配置碳容量资源,包括其他的环境容量资源,就已经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了。”
在碳市场有效与否的评价标准上,邹骥初步考虑,可以从五个方面评判碳市场是否成功、是否有效的标准。
第一个标准,
碳价的预期是不是足以能够提供有效的减排和低碳技术研发创新的刺激。“如果没有这个刺激,或者这个此外不强,碳市场的有效性就要打一个问号。”邹骥表示。
第二个标准,对投资是不是具有显著的引导作用。“碳市场,过去常用筹资这个事情说,也有很大的争议,中国的碳市场要不要有筹资的功能。但是先把这个争议放在一边,至少对投资的引导作用是不是显著。”邹骥表示。
第三个标准,市场监管是不是完备,市场秩序是不是井然。任何一个市场如果要有效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没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是不可能的。
第四个标准,看看市场的规模和资金流量。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已经到十几万亿美元或者80多万亿人民币的规模了,而且每年的增长率还在6%以上。如果碳市场本身,经济学里面叫做市场厚度,这个市场厚度如果太小,它能不能有足够的推动力促进整个经济的转型。
邹骥表示,“但是我们注意到,要想让碳市场达到一个引导和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低碳转型的目的,必须要有一个概念就是要往多大的规模引碳市场,多大的规模引资金流量。”
第五个标准就是,市场关联与对整体经济的影响。邹骥称:“这个和第四个标准是相关的,它是一个孤立的局部均衡的市场,还是一个有广泛联系的,对能源市场里面,包括一次能源和电力市场,对劳动力市场,对重要的产品和服务市场,特别是对资本市场之间的关联程度如何。”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