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体,中国面临的碳减排压力是前所未有的。近年来,中国占全球总碳排放的份额一直在稳步上升,已从2005年的20.9%升至2014年的27.5%,近10年的累计碳排放占比也首次突破了25%。尽管近两年由于能源消费疲软导致碳排放增速有所放缓,但排放总量的增长趋势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难以改变。那么,在日趋严峻的碳减排形势下,中国采取了哪些实际的应对挑战的行动,成效如何?中国的能源低碳化进程如何,其中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从全球来看,任何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跨越都是以能源的大量消费为依托的,中国也不例外。然而,与过去不同的是,当前我们面对的问题除了经济发展,摆脱贫困,还有更严峻的气候变化等生存环境问题,这使得过去单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资源消耗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以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继而最大可能地防止灾难性气候损害的出现是当下我国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积极的碳减排努力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同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定位使得我们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以促进经济发展和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为优先目标。多年来,中国经济引领了世界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同时也在消除贫困和保障民生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建设初期,中国不可避免地把优先支持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发展放在首位,而把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放在了相对次要的位置;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一样,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巨大的化石能源消耗为依托,以牺牲环境效益为代价的。这种非均衡发展策略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引起了较为严重的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问题,近几年频繁波及全国多个城市的雾霾问题尤其备受瞩目。随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日益凸显,如何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两目标之间权衡,可持续地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并最终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型社会经济发展道路是未来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图1)。2005年,国家“十一五” 规划中提出了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较2005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左右的约束性目标,且在“十一五” 规划结束时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2007年,国务院发布并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这一方面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首个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提到国家方案层面的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也标志着中国应对气候挑战的行动正式开始。随后的2009年1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提出了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相比2005年下降40%~45%的碳排放控制目标,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这一目标在随后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作为中国承诺的自主减排计划提交到UNFCCC秘书处。2012年初,国务院还印发了关于《“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并将到2015年全国CO2排放强度较2010年下降17%的目标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减排任务。同时,通知还公布了一系列节能降耗、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等具体措施,督促形成温室气体统计核算体系,并推动区域碳交易市场的建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2014年发布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提出了2030年碳排放达峰的排放控制目标和将届时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的清洁能源发展目标;以这些目标为主要内容,连同新的碳强度下降目标,即到2030年中国的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60%~65%,形成了中国国家自主减排贡献方案(INDC),并于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前夕提交给UNFCCC。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分情景讨论了全球2℃温控目标下各国符合自身国情的减排要求,中国提出的INDC方案很大程度上与这一全球温控目标是一致的;尽管除了其他排放主体的减排力度之外,2℃控温目标的最终实现还取决于2030年之前INDC设定目标的具体实现情况和2030年之后的持续减排行动,但中国当前在应对全球变暖方面的积极努力无疑大幅提高了人类实现这一控温目标的可能性,并为长期的国际合作减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能源低碳化进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以煤炭为主体的化石能源一直都是中国能源供给和消费的主力,这点可以从图2中清晰的反映出来。根据BP(2015) 的统计数据,2000年中国的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高达94.19%,其中煤炭消费所占份额接近70%;近些年化石能源的消费份额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其2014年的数值降至89.15%,其中煤炭消费占比降至66%。核电和水电发展较为稳定,其占一次能源消费的份额也相应地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分别从2000年的0.37%和5.37%增至2014年的0.96%和8.10%。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依然较低,故其在能源供给市场中一直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从图2可以看出,直到2007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份额仍仅为0.1%。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等开发利用重视程度的逐渐增加,以及国家能源结构转变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对可再生能源现实依赖程度的不断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从2007年开始呈翻番式发展,2007年的可再生能源总消费量不到200万toe,而到2009年,这一数值增至690万t,2014年进一步增至5310万t。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也于2008年首次突破0.1%,2014年时已达到1.79%。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典型代表,风能和太阳能技术引领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势头。2000年,中国风能累计装机仅为35.2万kW,经过十多年的发展,2014年该数值已增至1.15亿kW,累计增长约325%,使得中国一跃成为全球风能累计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图3)。而风能在可再生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也有了显著提高,从2000年的16.27%到2014年的接近37.53%。近些年,光伏太阳能技术的发展状况也颇为乐观,尤其是2007年以来,其累计装机容量呈现出翻倍式增长,从2008年的14万kW到2009年的30万kW,再到2010年的80万kW。2011年是中国太阳能技术发展历程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年,当年新增装机达到220万kW,这一数值超过了过去所有年份新增装机的总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2014年,中国的累计装机容量已达到2820万kW,这使其成为了仅次于德国的全球第二大光伏太阳能装机国家。然而,受光伏材料居高不下的价格的影响以及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中国光伏太阳能技术与规模既不能与世界其他光伏先进国家相比,也无法与国内风能技术的发展水平相提并论。未来要促进光伏技术进步乃至推动整个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专门性研发投入,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还需要有利于技术发展的配套的宏观战略和产业政策。当前,中国已设定了到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的战略目标,这意味着在未来不到15年的时间内我们要将当前的非化石能源占比翻倍;在核能和水电稳定开发和利用的背景下,这一目标的实现最终有赖于风能和光伏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大力发展。可以预期,在非化石能源战略目标的指导和一系列技术扶持政策措施的激励下,中国将在推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更多实质性的进展。
本文摘编自段宏波,范英著《能源系统集成建模:政策驱动下的低碳转型》(责任编辑:王倩)(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1)第2章,内容略有删节改动。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