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巴黎协定》(以下简称《协定》)正式生效,这份协定事关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安排,它的生效将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步,同时开启了全球气候治理新阶段。恰逢这一重要时间节点,11月5日,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报刊协会和中国经济网联合主办,中国微能源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办的2016泰山论坛暨《巴黎协定》实施研讨会、中国微能源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年会在京召开,科技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办公室主任赵刚等多位权威人士就《巴黎协定》与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做主题演讲。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论坛发言中,华北电大输配电系统研究所所长、国家973计划能源专家咨询组成员张建华直言,我国能源产业结构和能源分布不合理问题仍突出。他表示,中国西电东用的能源分布格局造成了中国西电东送的能源使用现状,导致能源在传输过程中的极大浪费。对于中外用能的区别,张建华认为,首先是能源消费的结构不同,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结构落后。“中国70%的能源消费结构水平处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上世纪50年代的水平。据统计,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煤炭、石油、天然气占比例分别约1/3,而中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依然以煤为主。”张建华表示,而这也成为我国雾霾频发的主因之一。“其次,我国能源分布不合理。目前,我国能源供应主要在西部,负荷中心却在东部,以电为例,煤炭基地在内蒙古、山西、甘肃、新疆,水电资源在西南、澜沧江、长江上游、雅鲁藏布江、三峡。这造成我国必须西能东送的格局。”张建华表示,而且从区域电网的结构来看,每一个区域电网基本上也都在进行西能东送,或者西电东送的布局。张建平透露,有统计显示,我国2/3的能源消费是集中在东部地区,2/3能源供应在西部地区,有1/3的能源需要从西部搬运到东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张建华表示,基于这一原因,下一步,政府应更充分地考虑如何将能源就地消纳、就地生产,而这种改变的突破口在于分布式能源发展,主要是光伏、小水电、微型天然气、风电和其他分布式能源。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