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构建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需要一系列的“基础设施”的构建。从目前的顶层设计看,碳交易体系的构建,尚处于能力建设阶段。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承诺开展相关能力建设。构建国家、地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和核算工作体系,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所设计的,也是逐步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究制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总量设定与配额分配方案。完善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监管体系。不仅如此,国家主管部门。还在技术层面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截至2014年底,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深圳和湖北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均发布了地方碳交易管理办法,共纳入控排企业和单位l900多家,分配碳排放配额约12亿吨。截至2015年8月底,7个试点累计交易地方配额约4024万顿,成交额约12亿元人民币;累计拍卖配额约l664万顿,成交额约8亿元人民币。从国内的碳交易试点的实际情况看,2017年启动可运行的全国碳市场,既有有利的一面,也面临较大的挑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不过,中国国家发改委原计划2016年下半年启动碳市场建设,但是现在正式以2017年作为正式启动时间,说明当前中国低碳转型过程中决策层和实际操作层面中间的差距非常巨大。而现实情况也正是如此。2014年8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以生态文明考核的办法,并出台了细则,但是2014年底国家发改委并没有真正执行,中国传统的GDP考核办法仍然一直沿用,说明转型的迫切性和全社会包括政府转型能力普遍不足所形成的巨大鸿沟,在短时间内很难缩小。整个社会层面对什么是低碳,如何开展低碳减排,除了少数减排行业的从业人员,基本还属于空白。包括政府机构在内的大多数人仍然认为这只是概念。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此前,根据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随着2017年全国碳排放权市场建立,中国碳排放整体市场规模有望成倍放大。碳排放配额可能涉及30亿至40亿吨,市场规模千亿级。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建设步伐加快,提前布局碳排放碳金融领域的上市公司有望获得先发优势,分享千亿级别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