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的转换和使用效率比直接利用一次能源更高。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而就创造经济价值而言,煤炭的最佳消费方式是转化为电力,而且绝大部分非化石能源需要转换为电能加以利用,所以,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更有利于提效、节能和减排,更有利于有效降低能源消费总量,这些都充分说明能源发展以电力为中心日益突显。国内有关研究机构的研究表明,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可下降4%。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又是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国家现代化首先是国家电气化。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相应进入了以安全、经济、绿色、和谐为价值特征,以绿色化和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2.0时代,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一是电力结构绿色转型加快。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逐年提高,2013年占比接近三分之一,2020年有望达到40%左右,未来电源结构将逐步实现从煤电为主向非化石能源发电为主的转换,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超过60%。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二是电力空间布局调整加快。布局调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最近几年在加速。常规水电转移到西南、西北水电基地,燃煤电厂加快向西部、北部煤炭基地转移,核电将从沿海向内陆辐射,西电东送等跨区跨省送电通道能力加快提升。西部地区发电装机占全国的比重从2000年的24.5%提升到2013年的33.5%,提高了9个百分点,而相应的全社会用电比重从2000年的21.1%提升到25.5%,仅提高了4.4个百分点。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三是电力发展形态调整加快。一方面传统能源发电继续延续大型化、基地化、跨区输送的路径发展,呈现出“大”的是好的属性。另一方面也相继出现了分散化、小型化、分布式发展的新形态,除小水电、接入配电网的新能源发电、综合资源利用发电和小型煤层气发电外,将大量出现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基于天然气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智能微网、智能家庭能源系统、电动汽车以及小微型储能装置等新形态,这些新形态尽管价格相对较高、需要国家财政补贴,但与自身大型化发展相比具有比较优势,表现出“小”的是美的属性。未来“大的”数量少但规模大,“小的”数量巨大但规模小,更多是双向流动,对电力系统影响大,客观上需要智能电网来支撑大规模发展。
四是电力系统与用户、社会互动加深,新型商业模式加快出现。用户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需求逐渐显现。从电力系统到用户的传统单向流动加快转变为双向乃至多向流动,新型商业模式创新加快。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要实现电力行业安全、经济、绿色、和谐发展,客观上需要加快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通俗理解,就是把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新型先进技术和新材料技术、新型储能技术,与现有电力系统持续全面深度融合,进行智能化升级换代,从而逐步形成全新的电力系统,实现电力行业更安全、更经济、更绿色和更和谐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