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亚洲开发银行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局(SDCC)顾问吕学都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2016地坛论坛”于6月16日在北京举行,亚洲开发银行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局(SDCC)顾问吕学都出席并发言,他表示,碳市场的数据不真实、不可靠,这是碳市场的癌症,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碳市场一定不会做好。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吕学都: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老朋友大家早上好!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前面各位领导的发言,相信大家受到很多启发,我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这个地方我想简单分享一下三条信息,然后和大家分享一下碳市场发展的思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一个是关于气候融资的问题,几位专家和领导谈到了气候融资,从亚太区来看,气候融资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需求非常强大。亚太区中国作为排放量最大,受到气候变化影响非常脆弱的国家,几次海潮的灾害都给亚太区国家造成损失。
所以在这一点上对于气候投资的需求非常旺盛,亚洲开发银行在融资方面可以给予帮助。比如说印度,提交给国家政府贡献的要求里面,2016年到2030年希望国际社会能够提供两万八千亿美元,15年,一年大概是一千五百多亿美元。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另外一个国家孟加拉国提出的是690亿美元的援助,这一次提出资金需求方面的援助,再加上本国需要的投资,真的是巨量的融资需求。我们是搞投资的,投到气候变化方面,肯定有这样的需求。这是亚太区域应对气候变化和融资需求方面,决定的一个大概的内容。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第二个方面的事情是给大家分享一下亚洲开发银行在气候变化方面的一些做法,现在是对所有的项目进行检查,包括两个方面,我们有自己的基本设定,有专家专门做评估。要有适应气候变化的效率,亚洲开发银行所有的投资项目都要做这几项内容。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我们怎么算减排资金呢?亚行和世界银行以及周边的开发银行有一个共同的计算模式,并不是把所有的都算成气候基金,我们只是把减排效应的一部分钱算的,数据是小的,但是总投资是很大的。亚行去年宣布到2020的时候,要达到每年支持气候变化的资金60亿美元。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我们30亿美元也好,60亿美元也好,相对于这个区域所需要的巨量的融资需求,那是九牛一毛,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力量非常微小。亚行提出口号是资金+支持+伙伴关系,希望通过亚行的投资项目,能够有支持援助,让受援国获得各方面的效益,同时也希望和各方结成伙伴关系,使社会资金参与到其中。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第三个是亚行和中国政府的合作,在气候变化方面,现在亚行里面中国有三个股东,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1991年的时候亚行就有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本人当时正好执行这个项目,和亚行我还是很有缘分的。2014年又达到一个新高潮,亚洲开发银行和发改委签署一个规划,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广泛合作,这还是非常重要的合作方案。
在气候变化方面,我想说几点,首先是在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交易所,亚行都提供过一些微薄的支持,我们为此感到很骄傲,这是在碳交易方面。我们跟国家发改委合作,也做了很多战略性、前瞻性的减排技术,做了一亿美元的节能项目。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相对国内来讲,我们也是属于非常微薄和微小的,我们在讨论和协助低碳的试点,准备下更大的力气协助我们做这件事情。我们和苏司长也在讨论,选定一个城市合作,选定下来以后,亚洲开发银行作为支持者,做好规划和投资方面的规则。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我还有两点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比如说气候融资、碳融资,其实我们对这个问题也有很多想法和思考。现在气候减排和融资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个项目投资10亿美元,这10美元算成气候资金,我们已经做了尝试。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绿色金融、碳金融,真正意义上什么叫绿色金融?哪一部分算绿色金融?哪一部分算碳金融?这方面我们都很欠缺,现在我们在往前走,但是很多技术的研究、政策研究以及法律法规非常欠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我们也很愿意,也期待和国内各方面的专家加强在这方面的工作,奠定绿色金融大厦和碳金融大厦才有可能。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第二点是因为没有那样的明确定义,对绿色金融和碳金融的价值是一个巨大曲线,碳可以卖等等的,我们讲碳金融,说句不太好听的话,这个是被要求进去的。碳和绿色在我们整个法律体系里面并没有对它的价值给出明确的界定,它现在还是有价值的,但是你很难确保你减下的碳五年、十年以后还有价值,正是因为它的随意性比较大,受政策左右比较大,导致了大量投资人不敢进入里面。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另外一种情景,我们通过法律说任何减下来的碳就是你的资产,是可以作为遗产留给后代,这样会激励更多的投资人,今天把钱投在这里,为明天更好的清洁环节做投资。包括绿色也是这样,投资人说投下去以后,需要正常的回报,有资金回报吗?资产负债表里面,它是没有的。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的金融机构,银行和保险公司不可能往前走,这一个是制约我们现在很多发展的问题,必须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它,类似于《物权法》一样,这是巨大的障碍,但是通过更多的实践我们要慢慢去完善它。这是我个人分享的看法,不一定对。
再分享另外一个观点,我们也有参考国内的现象。数据的不真实和不可靠,我觉得把这个当成一个病,指的是碳市场的癌症,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碳市场一定不会做好。这个也有赖于立法和有赖于政府,更有赖于碳市场的从业人员自觉的维护数据真实性和碳市场的交易,我们的食品等等都有很多造假,如果没有一个可靠的核查和诚信的数据,这样就没有一个好的发展。我们要对它的数据可靠性和法律监管性角度来讲,是非常有帮助的。
因为中国的碳市场一定是引领全球碳市场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今后跟其他国家的碳市场进行对接,从政策和研究来讲,必须很早就走出这一步。最近已经出版了在碳市场跨国认证的报告,很愿意和大家在这方面做进一步探讨,也做过介绍。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由于时间问题,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不代表亚洲开发银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