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碳交易市场从金融属性看,包括了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从交易品种来看,包括欧盟排放交易单位EUAs、国家分配的配额单位AAUs、联合
履约(JI)减排单位ERUs、
CDM经核证的减排单位CERs、自愿减排交易单位VERs等多个品种。中国主要通过
CDM参与国际
碳交易,为建立CDM管理机制,于2004年6月颁布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2005年10月又进行了修订。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CDM市场的最大卖家,无论是成功注册的CDM项目还是获签的CERs数量都位居世界第一。
2011年以前,国际CDM市场发展迅猛,其成交量和成交额几乎呈几何级数增长,但从2011年6月开始,受到了经济波动和国际气候谈判等方面的诸多不利影响,欧盟的ETS受欧债危机影响,出现供过于求,碳交易
价格下跌。有分析指出,根据初步匡算的保守口径,中国有超过400亿元人民币的CDM项目碳资产面临违约和缩水风险,涉及数十个项目。目前,中国已启动在七个地区开展碳交易的试验项目,各方关注的焦点纷纷从CDM转向国内的
碳市场机遇---中国核证减排量即
CCER市场。
2011年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
碳排放权交易
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京、津、沪、渝、湖北、广东及深圳开展区域交易
试点,计划于2015年起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2012年6月,发改委印发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对减排方法的开发和自愿项目的开展进行了规范。2012年9月7日,广东正式印发《广东省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首批九大行业827家企业纳入“控排企业”范围,交易产品以配额为主,即由政府发放给企业等市场主体量化的二氧化碳排放权益额度,同时经国家或广东省备案、基于项目的自愿减排量作为补充交易产品,此外,还将积极探索创新交易产品。广东试点分三期安排,2012年-2015年为试点试验期,2016年-2020年为试验完善期,2020年后为成熟运行期。第一期着重在部分重点行业开展,也分为三个阶段开展,其中2012年-2013年上半年为筹备阶段,2013年下半年-2014年为实施阶段,2015年为深化阶段。
国际和国内是两个市场,目前并不关联,近期国际
碳价已经跌破“白菜价”,对发电企业而言,可参与的价值越来越小。国内试点碳交易市场的价格高低,取决于试点地区给企业的指标宽松程度。另外,影响企业碳排放的因素还包括能源消耗、经济形势、行业发展等等,发电企业当前需要考虑和面对的主要是国内碳交易市场。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