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怎么实现?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2015-11-19 22:12

编者按: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面临的能源、环境压力大,加快能源转型与变革十分迫切。我国确立了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在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召开期间,国内外政要、专家学者以及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代表齐聚,就能源转型如何转、加强需求侧管理更好消纳新能源、多面多维多环节链式改革、煤炭如何清洁化等建言献策。本期声音版特摘录部分代表的发言。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发展就一定会高碳吗?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2025年,煤炭和石油的消费量将达到峰值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杜祥琬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中国的发展不能盲目效仿低碳国家,而要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能源改革道路。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一个国家走向发达不一定要通过高碳的发展道路,高碳与发展间的关系并非必然。同时,各国国情与特点不同,譬如丹麦在减少碳排放方面一直在全世界遥遥领先,值得中国学习。但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的能源改革如果盲目追随丹麦模式,可能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相较之下,日本等国较为平和的改革方式更加适合中国国情。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目前,中国正尽力在2025年使煤炭和石油的消费量达到峰值,以期为之后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做铺垫。到2050年,中国清洁能源的消耗量将力争达到全部能源消耗量的一半以上。中国当前的核电年发电量仅占供能总量的2.2%,核能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很大,发展核能也是中国发展清洁能源的理性选择。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摒弃“点式”寻求“链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能源变革应解决清洁能源消纳等紧迫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 曾鸣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势在必行的能源变革应该摒弃“点式改革”的传统思路,寻求能源体制、能源技术到能源生产供应,再到能源消费的多方面、多维度、多环节的“链式改革”,以保障能源变革的整体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此外,变革要有轻有重、有先有后、有缓有急;每个环节都要突出变革的关键点。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能源变革面临的问题方面,应把清洁能源消纳、燃煤发电定位、能源消费模式视为目前最紧迫的三大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能源变革的关键点包括: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体制上,协调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监管方式(突出监管的高度、广度、深度、效度),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技术上,主要在能源互联网技术、新能源电力系统技术(包括新能源预测、远距离柔性输送电、主动配电网技术等)、需求响应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此外,生产和供应体系上,促进清洁能源经济有效消纳,建立多元能源供应体系;消费模式上,转向高效化的用能效率、个性化的用能方式、智能化的用能技术、多元化的用能选择。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