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各团队根据本国社会和经济条件、人口增长、发展愿景、基础设施和资源禀赋等多方面因素,从技术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本国至2050年深度脱碳的可行性。各团队预先设定本国2050年深度脱碳的减排目标,而后分析了达成目标的技术需求,量化各种路径的成本,以期达成减排和发展的双重目标。在研究过程中,各国团队也就各自问题充分交流,分享研究方法、工具、数据和结论。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此次发布的2015年报告中,各团队独立完成了本国的深度脱碳路径报告,项目组对16份报告进行了汇总分析。综合计算,按照16国平均人口增长17%、GDP增长250%的情景下,2050年16国能源相关碳排放可降至98亿至11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10年下降48%至57%,人均最多可减少2.1吨二氧化碳,单位GDP排放较2010年平均下降87%。报告指出,由于各国所处发展阶段不同,使得排放量的轨迹差别相对较大,但16国在降低碳强度方面同样具有雄心,这将为全球深度脱碳带来真正变革。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16国2050年深度脱碳路径的累积碳排放为8050亿吨至8470亿吨二氧化碳,尚处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关于2摄氏度目标设定的5500亿吨至13000亿吨区间。但能否达成2摄氏度目标还需要看其余国家的减排强度,16个主要碳排放国进一步加大减排力度也会有助于2摄氏度目标的达成。报告从技术角度分析2摄氏度目标有可能实现,也侧面印证了自下而上的自主减排模式能够取得成功,为年底在巴黎召开的COP21气候大会注入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