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气质量恶化趋势得到一定遏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初见成效,劣V类水质断面减少,大江大河水质总体改善。但复合型、新老环境问题交织,复合型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耦合,传统煤烟型污染与臭氧、PM2.5、VOCS等新老环境污染问题突发,生产性污染和生活消费性污染叠加。
总体上看,我国污染的复杂性、严重性在世界范围前所未遇,单一治理模式难以实现彻底根治,几个污染因子控制无法满足治理需求。实施水、气污染减排的同时,已经出现污染问题转移到土壤和地下水的现象。汽车、住房等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转型升级,既有生产、流通等环节的环境污染,也有消费等生活型污染,环境问题复杂,结构性污染突出。每年1100万辆机动车新增量加大了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压力,内河水体污染量大面广,治理成本高。农业污染源排放影响日益加大,但农村畜禽养殖、化肥农药施用、生活垃圾等带来的环境污染分散、防治难,形势十分严峻。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从客观角度看,与上世纪中期环境状况长周期相比,我国环境质量仍然严重恶化,且部分地区、流域、城市环境质量超标严重,环境质量短期全面达标客观上难以实现。数据显示,2014年,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161个城市中,达标城市仅13个,占8.1%。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86 μg/m3,而美国纽约市仅为14μg/m3左右。十大流域河流劣Ⅴ类水质断面仍有63个,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不达标率仍有10.8%、13%。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例,国际经验表明,从大规模治理到达到空气质量标准需要大约三四十年的时间。上世纪50年代美国发生了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70年出台了《清洁空气法》。经过40多年综合治理,美国PM2.5污染虽然已经大幅降低,但是2011年监测分析仍有121个县(占全国4%左右县)不能达到新标准。“十二五”以来,我国以治理灰霾为起点,开始大规模制定改善环境质量的行动策略,预期至少至2030年左右能够显著改善。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