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集团承诺经济要彻底“去碳化”,中国如何应对?

文章来源:碳汇林王军纯2015-06-13 22:58

   德国召开的七国集团会议刚刚结束,德国总理默克尔成功了:七国集团不仅承诺要维持全球升温在2℃之内的目标,还首次承诺在本世纪内,七国集团的经济要彻底“去碳化”。
 
    这意味着到2100年,七国集团国家的碳排放将为零(这意味着,要么排放为零,要么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在排放之后被捕捉储存)。七国集团还声明,将在2015年促使绿色气候基金开始运作。
 
    目前就这个承诺,国内媒体有不少的非议,主要关注点在共同和有区别原则问题上。
 
    其实在这种问题上,作为中国,我认为未来在气候谈判中要把握的是以下几个原则,就可以在气候谈判中把握主动权,在未来发展中实现强国梦:
 
    第一个判断:气候问题是不是迫在眉睫。这个问题比较关键,如果没有统一的认识,转变落后的发展观念,是很难在气候谈判中占据主动的。
 
    第二个判断:气候谈判对于中国成为世界强国是加分项还是减分项。我们可以比较,在过去的时代,中国对低碳采取消极的对策,换来的是环境严重污染、雾霾天气和极端天气频发,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受到严重的影响,最后被逼采取强制措施。而新一届政府执政过程中,基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快经济转型,在国际层面好评如潮。低碳减排,这实际是中国的新机遇。目前中国在这个领域和发达国家能够处于同一起跑线,抓住机会促进转型,中国就能实现真正的强国之梦,如仍以各种借口放弃转型,实际上会坐失良机。
 
    第三个判断:发达国家去碳化发展对中国发展提出了新高度。我们这些年一直以低碳为目标,但很多发达国家早就以零排放为方向,并且这些年对中国形成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中国富人甚至是百姓都大量到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旅游、购物、买房置业,为对方国家创造外汇收入,成功实现了财富转移。事实证明,生态不仅仅是表面文章,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力。当前我们如果不设定更高的发展目标,环境问题还没有解决,低碳问题又需要解决,低碳问题还没有破题,去碳化零排放又成为全球共识,将来我们的发展一定处处被动。既然这样,不如将低碳无碳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可以一举扭转在未来世界发展中的颓势和弱势,并通过零碳策略强国,还可以像高铁一样实现全球化发展战略。
 
    第四个判断:既然转型势在必得,那么转型能否更彻底。患疾就医,如果医生总是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小病不断,只会增加病人痛苦,因此长痛不如短痛。碳减排也一样。当然中国这么大,国情复杂,不能一概而论。顶层进行零排放设计,只要顺乎民意,证明一切皆有可能。目前国家各项顶层设计,都迎来了举国上下的一致好评,说明执政只要真正为民,顶层设计凡事出于公心,国泰民安一定会实现。 对世界而言,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不是在减缓,而是在加剧,适应全球气候更需要未雨绸缪了。G7去碳化也并不是演戏,欧盟等发达国家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表明了G7有能力实施零排放,既然中国社会面临转型的选择,各种传统产业包括资本市场都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如此好的转型机遇,世所未有。那么中国最高层以零排放为国策,就将一举牵动世界。
 
    第五个判断:去碳化是否利国利民。G7的去碳化发展思路,对中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中国的化石能源战略在不久之后仍将遇到重大调整,新能源一定走上电力供应的前沿。煤炭的封存和石油的大量减少使用一定迟早来临。如果去碳化发展,对中国来说,实际障碍已经阻力减小,当前中国传统产业本身已经需要寻找新的方向。实施零排放,目前可能央企和地方国资委最痛苦,大量的电力供应都是由他们掌控,能源结构的每次调整都让他们纠结不安,不调整不行,但是每次调整总是不到位,造成了大量的财力浪费,所支付的综合成本更高。在现阶段,这个体系因为有国家雄厚的财力支撑,因此转型并没有非常痛苦。如果转型到位,那么获益的将是全社会。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