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升级:煤炭向油气转型 值得商榷

文章来源:中国能源报周原冰 朱发根2015-04-21 08:12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在全球范围内,从非清洁能源清洁能源、从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从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型成为新一轮能源变革的基本趋势。但是由于资源、技术选择的多样性以及对一些基础性问题认识的不同,对于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路径仍存在争议,特别是近年来由于雾霾频发,不少业内外人士主张加快“去煤炭化”,像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从煤炭向油气转型,主张天然气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中扮演关键性角色。这一思路是否可行,值得商榷。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油气难以成为能源升级的主要方向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从资源和生产供应角度来看,油气难以扮演能源升级的主角。我国常规油气资源技术可开采储量有限。根据《2013年国土资源公报》,我国石油剩余探明技术可采储量为33.3亿吨,仅占世界的1.4%,天然气剩余探明技术可采储量为4.4万亿立方米,仅占世界的2.4%。“十二五”以来,我国原油产量基本稳定在2亿吨左右,天然气产能以每年100亿立方米左右的速度增长,未来大幅度提升生产供应能力的难度较大。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面临诸多制约,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内对页岩气的勘探刚起步,是否拥有战略意义的页岩气可采储量仍有待确认。我国页岩气资源分布广而散、埋藏深,与美国差异很大,超大规模开发面临地质条件复杂、钻井成本高、耗水量大和生态环境污染等硬约束。在可预期的未来,非常规油气资源实现超大规模开发的可能性不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油气进口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过高的对外依存度对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始终是一种威胁。我国是当前世界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2014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达62%左右,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31%左右。到2030年若油气供应比重达到当前世界平均水平,石油进口需要在目前进口水平上翻两番,天然气进口将是目前进口量的10倍多。同时,我国油气主要进口国地区地缘政治复杂、部分国家政局持续动荡。短期内我国还不具备像美国那样强大的全球军事威慑能力、通道保障和资源控制能力,在出现重大事件时单纯依靠市场和合同难以确保巨量的外部资源的可靠供应。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从市场消纳的角度来看,天然气在与其他能源的竞争中整体优势不足,需求侧不足以支撑“天然气时代”的到来。尽管天然气是一种优质能源,但在终端利用的主要领域经济性成为其主要瓶颈。天然气在居民生活领域有较好的市场拓展潜力,但在真正决定其发展空间的发电领域、燃料、交通领域等领域则面临复杂形势。在发电领域,我国主要地区燃气发电成本在0.7-0.8元/度电,远高于水电、核电和煤电(0.3-0.4元/度电),即便考虑煤电超低排放的环境治理成本,气电作为常规电源依然无法与其竞争,国家也不可能长期大规模补贴气电发展。同时,随着风电、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飞速发展,风电度电成本已远低于气电,光伏发电度电成本也已与气电相当,且仍在快速下降之中。作为调峰电源,其经济性难以与抽水蓄能电站相比,在抽蓄站址条件不足的地区有一定发展空间,在分布式多联产以及与可再生能源混合系统中有一定潜力,但从能量角度看,拓展的总量不大。在交通运输领域,油气面临电能的有力竞争。特别是电动汽车在终端具有零排放优势,技术不断趋向成熟,全寿命成本具有越来越显著的竞争优势,交通领域的油气需求近期发展空间仍然较大,但中长期由于技术替代逐步走低则是大概率事件。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油气的化石能源本质也决定了难以承担能源系统绿色转型的重任。天然气只是相对清洁的能源,无论是从全球还是中国来看,从煤炭转换为油气,温室气体排放的“硬约束”依然难以解决。要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关键还是要依靠“以核(能)代煤”、“以水(能)带煤”、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代替煤炭及石油。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