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特征,其中一个趋势就是资源环境约束的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可以用“底线思维”去理解:一是基准线,比如有些地区的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和温室气体排放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标准,也就是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低于基准线。突破基准线谋求必要的经济发展,只是在国际上失去了面子,遭到了一些非议。二是底线,就是有些地区过于追求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环境破坏和温室气体排放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民的正常生活,遭到人民的反对了。这个时候就是触碰底线了,资源开发和环境开发不能以牺牲人民正常生活为代价,这是底线。三是生命线,就是有些地区不顾自然规律严重破坏环境,造成生态难以修复,或者需要牺牲未来许多年的发展来修复环境,生态、生活和生产都面临破产的情况,这是生命线,是资源环境约束的最低标准。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在资源环境约束的大框架下,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了许多年,也呈现出一些趋势性特征,在中期来看,中国的“低碳新常态”有几个特点: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一、中国碳排放总量调控将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常态化目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厉以宁老师前不久提出来,宏观调控应该增加经济低碳化的指标,宏观经济调控的四个主要目标是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由于经济低碳化同样是关系全局的,是关系到老百姓的幸福的,关系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此把经济低碳化列为第五个指标,对国家的经济运行风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厉老的这个论断立足于中国的现代化治理思路,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结构调整,中国政府曾承诺在2020年将中国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基数上降低40%-45%的目标。中国在中美气候声明中也承诺争取在2030年左右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到峰值,这一宏观经济目标将会内化到各项经济政策中并深刻影响中国的微观经济活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二、低碳投资需求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正能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低碳新常态下将产生巨额投资需求,包括节能投资、清洁能源投资和低碳生活投资等领域。据人民银行马骏研究员领导的团队估算,中国今后五年每年在节能、清洁能源和清洁交通等低碳领域的投资需求至少在1.2万亿,尚不包括难以统计的低碳投资项目,这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中国经济发展的低碳红利将得到逐步释放。第一阶段是政府对低碳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低碳交通等;第二阶段是低碳经济政策高压下企业对节能的投资,在各项产业支持政策激励下企业对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的固定资产投资;第三阶段是消费领域,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为提升生活品质低碳消费需求而增加的社会化投资。前两个阶段的需求是投资驱动的,而第三阶段需求是消费驱动的,依赖市场培育和消费升级,是低碳产业发展的长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