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科院亚热带生态所在喀斯特峰丛洼地典型生态系统土壤团聚体固碳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正确评价我国西南喀斯特石灰土固碳现状和潜力、制定区域生态系统碳汇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分别在《应用生态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和《西北植物学报》上发表。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土壤有机碳具有高度异质、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复杂及依赖于时空尺度等特点,受生态系统类型、土壤类型、土壤生物活性及群落组成等多因素的影响,其稳定性机制对于估计有机碳的固定潜力、制定相宜的土壤管理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迄今为止,在南方旱地红壤、南方水稻土等方面研究中,有关科学家未达成共识。同时,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主要是白云岩和石灰岩发育的钙质土壤,从理论上认为有利于固定二氧化碳,但缺乏石灰土有机碳积累机制的具体研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亚热带生态所的研究表明,石灰土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均以大于2毫米团聚体为主(除水田和石灰岩母质旱地水稳性团聚体外);随着生态系统内部组成结构趋于复杂,大团聚体含量增加,团聚体稳定性增强。
喀斯特峰丛洼地石灰土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非喀斯特地区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中单位有机碳含量均比微团聚体稍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呈下降趋势,其降低程度与土壤深度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也有良好线性关系。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