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能源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其生产经营网络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张,一些西方机构因此质疑中国能源企业在“掠夺资源”。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对此,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10月2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能源企业在海外通过市场竞争获得优势,“人为贴政治标签是不公平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4日发布的《中国的能源政策》白皮书,也强调了中国能源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参与境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能源工程技术服务合作是基于平等互惠、互利双赢的原则。
姜鑫民告诉记者,能源资源从生产到运输本身就在全球范围内完成,具有全球化属性。如今,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积极融入全球资源开发供应链符合行业大势。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对于这一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史丹深表赞同。她指出,全球能源企业几乎全部走向海外,多是跨国公司。如今,中国能源企业实力也已达到国际化经营水平,“走出去”是企业发展规律的必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资料显示,在2011年世界上市能源公司50强排名中,中国内地共有3家公司榜上有名。其中,中国石油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石油天然气巨头埃克森美孚公司,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分列第9位和第15位。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企业发展的特点就是上下游产业相互渗透,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姜鑫民告诉记者,“走出去”源自企业发展的内部驱动力,企业必然会以更有效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控制成本。
姜鑫民指出,中国能源企业在海外取得的成就,完全是基于商业规则、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他介绍,当今世界能源市场的组合是通过全球招标方式实现的,中国企业的海外交易建立在公平透明的商业基础上,符合当地法律法规,是平等互利的交易。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国企改革,中国能源企业竞争力大大提升。姜鑫民认为,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是融入全球资源开发供应链的行为,“掠夺资源”完全是带有政治偏见的无端指责。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