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能源耗用攀升,必须“开源”和“护源”并举。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根据有关部门测算,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到2020年我国的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50亿吨标准煤。1995年中国还是能源净出口国,而目前能源进口已经占到年能耗的10%以上,其中石油进口占了石油耗用的一半以上。从战略考虑,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能源应立足国内生产,而要增产,必须从内陆生产转向内陆与海洋生产并重,必须积极勘探、开采和保护海洋能源。这需要在经济、外交和军事战略上综合考量、果断决策。
但另一方面,中国未来大量进口能源也是难以避免的。随着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等地发现新的油气田,世界能源生产中心很可能由原来以中东为主,逐渐“西移”;而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快速发展,又使全球能源消费中心发生“东移”——对这样的变化态势,我们也应从战略高度思考外交、外贸方针和重点。
中国的能源耗用,必须“节流”和“提效”。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能源生产、流通、使用等诸多环节,还比较粗放和低效。“节流”主要依靠政策引导和约束,“提效”则主要依靠技术,但适宜技术的推广运用也需要政策支持。我国目前发电用煤占了全部煤炭耗用的一半,今后这个比重还将继续上升;而我国烟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都来自燃煤。现在国内既有发电效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燃煤电厂,又有大量燃煤技术和效率落后的电厂和供热锅炉,“提效”空间巨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眼下,我国的交通运输能耗和生活能耗在全部能源消耗中分别约占8%和12%(美国约为28%和22%),从趋势看,无论这两项的总量还是相对比重,都将稳步上升。因此提升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能耗效率,意义重大,诸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适度控制私人车辆发展速度,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