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重庆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文章来源:重庆日报碳交易网2025-04-15 09:22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也提出,“健全农业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机制,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观要求。因此,要加快推进重庆农业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聚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持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倡导农业绿色低碳文化。绿色低碳文化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基础。绿色低碳文化一旦形成,将可以塑造绿色低碳的价值观念、增强绿色消费的社会认同,并成为推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持续内在动力。一是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加强对绿色低碳农业生产的宣传与推广,让绿色低碳生产成为农业生产者的自觉行动,并通过绿色低碳农产品相对高价的市场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激发绿色低碳生产的积极性。二是着力培育消费者对绿色低碳农产品的消费偏好和消费习惯。要加强绿色低碳农业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绿色标志农产品的认知,加强绿色低碳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与维护,建立严格的绿色低碳农产品认证管理制度,逐步形成绿色低碳农产品的消费支持机制。三是发挥好农耕文化的生态价值。以农耕文化的多样性为基础,结合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和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将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以及康养产业等结合起来,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乡村康养等绿色低碳产业。
 
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解决农业环境问题,还能够提升农业的绿色发展水平,实现生态环境与农业绿色发展双提升。一是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充分结合农村资源禀赋、能源可及性、经济承受力、村民习惯等实际情况,通过覆盖还田、堆沤还田、沼气工程等促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以及废旧农膜、包装物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二是发展区域循环农业。挖掘特色农业,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因地制宜,优化调整农林牧渔结构,以主体小循环、片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为抓手,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体系。通过修建农田生态廊道、增加稻田人工湿地和堰塘水域面积、改善土地肥力等措施,保护修复农业生态系统。三是推进一二三产循环发展。在农业与食品加工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当下,统筹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向农产品主产区、中心乡镇、物流节点等关键地区聚集,形成一条融合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产业链。鼓励更多工业企业参与农业循环发展,推动合成材料、汽车轻量化部件材料等工业技术向农业渗透,如利用先进材料技术研发可降解农膜,减少白色污染。
 
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高效转型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移动互联网、农业物联网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等网络设施建设,重点支持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农业以及智慧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发展农产品的智能仓储设备、冷藏技术和冷链运输等。二是建设农村电商物流数字化体系。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在农村地区的布局和应用,建设与农产品生产销售相衔接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直播带货”“体验电商”等业务模式在农村落地,拓宽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三是建立多层次农业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农业数字人才是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要强化农村教育在培育“数字农民”中的基础性地位,发挥科技企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作用,大力培育农业数字人才,为重庆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线上开展关于科技服务、数字管理等内容的培训,线下开展“乡村特派员”项目,选派专业技术人员下乡驻村指导,提升涉农劳动者的数字素养,增强涉农劳动者的数字化应用和管理能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