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
绿色转型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低碳电力能为绿色产业提供必要的能源支持,推动
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低碳实践取得重大进展,电力供给低碳化转型加速,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2.1亿千瓦,同比增长21%,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提升至54.7%,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约35.5%,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持续高速增长。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落实“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围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要求,电力行业应持续推进低碳发展。要统筹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结构升级、提供增长新动能、促进发展协调、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的功能需求,巩固发展基础和优势,全力应对和克服面临的风险挑战,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完善能源电力治理体系,提升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能力。
一是加快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统筹好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立足基本国情,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的原则,统筹推进可再生能源有序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积极稳妥有序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深刻把握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本质特征,积极适应电力需求持续增长与电源结构加速调整带来的挑战,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远距离输送和就近就地消纳并重,因地制宜、协同供需,技术与管理双管齐下扩大系统的调节空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提升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拓展电力行业发展空间。
二是加强技术攻关和创新驱动,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从“扩大增量”转向“增量增长与存量优化并存”,且存量优化的占比会持续提升。存量优化的边际成本在逐渐增加,而增量增长的边际收益在下降,这意味着“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的整体投入产出效率会有所下降。破解投入产出效率下降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这是降低边际成本、提升边际效益的关键。技术创新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推动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的关键动力。电力行业低碳发展涉及发输配用储电各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能源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引领和支撑。需要构建适应“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北斗等先进信息技术,推进电力系统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加快新能源、储能、氢能以及适应负荷特性和气候变化的电力系统运行技术等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建立健全相关标准体系,强化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
三是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群绿色发展质效。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绿色化转型的关键。一方面,电力行业低碳发展,要满足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电力需求,提升对经济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支撑水平。另一方面,要发挥特高压输电、核电、新能源发电等方面的技术和产业优势,强化产学研融通创新,建立健全低碳技术、高效管理、综合服务、绿色品牌等全面产业价值培育体系,不断延伸壮大优势产业链,形成生态化的产业链群优势。
四是深化电力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完善能源电力治理体系。牢牢把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构建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各级政府事权、责任相适应的电力统一规则体系,进一步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进一步健全市场功能、完善交易规则、明确参与标准,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将绿色价值、安全价值、容量价值内部化,统筹新能源主体准入机制,健全绿电绿证交易机制,促进绿电绿证与
碳市场有效衔接,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五是提升参与全球能源治理能力,构建绿色低碳国际竞合新格局。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需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电力行业低碳发展,一方面要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能源合作与科技合作,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另一方面,要自主掌握好电力低碳转型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健全境外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提升我国电力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维护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作者:谭雪 单位: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