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US是关键举措和托底技术
2023年我国碳排放量达126亿吨。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我国正积极探索CCUS技术,致力于在
碳减排中做出表率。
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难度大、时间窗口紧,CCUS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举措和托底技术。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和产业,随着气候变化应对与碳中和进程的推进,其技术体系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同时,CCUS也是在极限条件下提高油气采收率、保障国家油气供应安全的战略性技术,要将CCUS发展放在战略新兴产业整体布局中考虑。
从早期主要用于驱油封存发展到现在更注重咸水层地质封存和化学利用,尤其是近年来依托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如绿电、绿氢,CCUS正在快速向火电、炼化、钢铁、水泥等工业领域拓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科协主席、国际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创新合作组织秘书长李阳指出,CCUS已成为新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减少化石能源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谈及CCUS技术的应用前景,李阳介绍了我国在该领域的一些重要进展:中国石化建设了国内首条百公里级高压二氧化碳输送管道,获得了国际认可;中国石化南化公司已形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低浓度排放源化学吸收捕集技术。此外,我国在二氧化碳驱油封存和咸水层封存方面已取得了全流程技术的突破,未来还将推进千万吨级示范项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周守为指出,目前全球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2023年全球捕集的二氧化碳量仅占排放量的0.133%,要实现联合国提出的气候目标,捕集的二氧化碳量需要占到14%。尽管如此,全球二氧化碳封存项目逐步发展,咸水层封存技术将逐步成为全世界的主流封存方向。
我国去年二氧化碳捕集量600多万吨,但封存量与排放量相比仍有显著差距。我国80%以上的二氧化碳封存项目仍采用驱油封存方式。
在此背景下,周守为提出了基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二氧化碳封存新路径。通过借鉴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自然形成机制,二氧化碳可在深海高压低温条件下转化为稳定的固态水合物,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封存。这一技术有望突破当前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限制,为全球碳减排探索出一条全新路径。未来,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海洋二氧化碳水合物商业化封存的国家。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罗良才介绍了中国石油在碳中和及CCUS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他指出,碳中和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共识,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石油近年来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制定了到2025年、2035年、2050年的“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转型路径,力争到2050年实现新能源新业务产能占据半壁江山。
他提出推动CCUS技术规模化发展、降低成本和完善商业模式的建议,强调应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和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CCUS技术的市场化水平,各方力量应共同推动这一技术的发展。
CCUS技术在规模化应用上还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在碳捕集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尽管我国的碳捕集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依然面临能耗高、经济效益低等问题。
李阳呼吁加强CCUS技术的创新和工程优化,通过科学研究、先进装备研发和工艺改进,推动该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他还指出,CCUS技术的发展不能仅靠某一个企业或机构的力量,必须通过国际合作推动行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包括技术链创新、人才培养及政策法规的完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