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绿色低碳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

文章来源:四川在线陈明扬 向柳2024-06-23 14:3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要求以创新为主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布局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领域未来产业发展,为我省发展绿色生产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
 
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引领经济社会迭代发展的变革性力量。一般认为,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当前,绿色低碳领域未来产业在全球竞争中作用日益凸显,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中坚力量。国际上,绿色低碳转型、迈向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碳中和)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地区的目标愿景,我国也正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绿色转型,绿色发展需求加快释放。2022年以来,一些省份和城市密集出台未来产业扶持政策,并对绿色低碳领域未来产业进行了重点布局。未来产业正成为绿色低碳领域技术迭代和产业变革的激烈竞争方向,也为中西部地区追赶甚至部分领域超越东部地区提供了可能和历史机遇。作为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四川布局和培育绿色低碳领域未来产业,具有基础条件、多重优势和巨大潜力,“氢走廊”“电动四川”“光伏天路”“轨道上的都市圈”等规划布局正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日益多样化、规模化、市场化的转化应用环境。
 
四川抓住窗口期,应立足美丽中国建设,坚持技术催生新需求、需求引导新技术,统筹短期与长期、技术与产业、产业与场景,以具有基础、潜力较大的绿色低碳领域为重点,从战略视野积极培育发展绿色低碳领域未来产业,助力构建具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合理选择和布局重点产业。应面向未来5—15年加强技术和产业遴选,既要着眼未来全球绿色低碳转型需求,也要充分结合地方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梯次布局和有序培育,重点聚焦未来能源,统筹布局未来制造、未来交通等领域。未来能源可重点发展氢能、新型储能、先进核能等细分赛道。未来材料可布局能源转化及存储高性能纤维,推动石墨烯等新材料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场景应用。未来制造应重点打造氢冶金、零碳冶金、碳捕捉利用与封存等产业。未来交通要面向新能源无人机、轨道列车和汽车,加快发展生物燃料产业。
 
以科技驱动未来产业发展。面向绿色低碳和气候变化领域世界科技前沿趋势,加强未来产业学院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打造细分领域产学研深入融合的产业联盟。创新研发攻关组织模式,创新运用“揭榜挂帅”和“赛马”等机制,适度集中资金、项目、人才等要素资源,逐步扩大重点赛道科研创新投入,持续支持未来产业基础研究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攻关,推动从“0到1”原始创新突破,增强未来产业自主可控能力。促进绿色低碳未来技术示范和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建设一批覆盖源头创新、中试验证、技术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等全链条的未来产业孵化转化创新平台,打造未来产业试验场和示范区。
 
构建未来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应始终坚持开放包容姿态,加强规划政策引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合理分工和协同布局,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投资和同质竞争。市场主体上,既要做大做强产业链上中下游龙头企业,也要引进培育中小型企业,协同构建未来产业战略集群。区域上,应发挥超大城市聚集引领作用,突出人力资源、科技创新、现代金融、生产制造、市场消费等多方面优势,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和发展高地。强化绵阳、德阳、乐山、宜宾、自贡、达州、遂宁等城市科技和产业支撑,因地制宜打造先进核能、氢能装备和新一代电池材料等未来产业园区。按照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探索川渝等跨区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合作模式,推动高水平分工协作。
 
加快为产业发展营造应用场景。提供包容审慎市场准入环境,创造可预期的市场需求,实现未来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抓住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契机,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推动电源侧、电网侧和消费侧储能场景多元化产业化发展。紧扣生产生活数字化、绿色化市场需求,加快推动供暖制冷、生产制造、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领域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以绿色氢能、生物燃料为导向,加快构建加氢、运氢、储氢等公共基础设施网络,推动氢能场景从公共交通、重卡物流、工程机械领域向电力、轨道交通、工业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延伸拓展。发挥大型传统行业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加快生产工艺流程零碳再造和氢冶金技术示范推广,打造更多未来技术装备应用场景,提升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市场竞争力。
 
(作者单位: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天府永兴实验室减污降碳协同研究部)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