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是第十二个“全国低碳日”。在昨天举办的“全国低碳日”国家主场活动上,生态环境部公布了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
试点名单,
北京市门头沟区、延庆区、通州区入选。同时,在主题为“
绿色低碳
试点先行”的
北京主场活动上,今年的低碳试点创建工作正式启动,申报时间为全年开放,将定期组织评审。
2022年以来,本市开展了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气候友好型区域、气候投融资工具等四类试点,征集先进低碳技术试点,聚焦绿色制造、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二氧化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碳汇、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等重点领域,遴选出一批技术水平高、减排效益好、示范作用显著的先进技术应用项目,向全市范围推广,以技术变革加速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6个项目先后获评北京市先进低碳技术试点,初步测算年减碳量可达到51万吨。其中,2023年全市共有14个项目获评先进低碳技术试点。
昨天活动的主会场——丰台区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就是2023年北京先进低碳技术试点优秀项目之一。其综合能源应用项目作为典型的既有建筑供暖改造项目,采用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技术、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BIM组配式安装技术、智慧能源管控技术,较一般公共建筑
碳排放降低了60%,是可再生能源供热(制冷)和综合能源服务的新样板。
为鼓励企业低碳发展,北京市在重点行业中评选出一批低碳领跑者企业和机构。2023年,本市在高校、电力生产和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等3个行业评选出5家低碳领跑者,其中华北电力大学引入分时分区供暖系统和分布式供暖技术,推进零碳校园建设获评低碳领跑者。
另外,本市面向不同区域管理主体,遴选培育区域边界明确、工作基础较好、实施意愿较强的街道、乡镇、园区、社区、村等区域,开展不同类型的气候友好型区域试点建设,探索低碳发展模式。2023年3个社区、3个村被评为北京市气候友好型区域。其中,平谷区万庄子村以“分布式光伏、充换电站、智能微网”为基础打造零碳智慧乡村,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站265座,年减碳量约3100吨。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宗志平介绍,2023年,北京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下降到1%以内。光伏、风电、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14.2%,外埠调入的绿色电力规模占全市外调电比重超过三成。2023年,北京作为全国81个低碳城市试点之一,在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展评估中位列榜首。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