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排放量的科学核算、降低甲烷排放强度是接下来的重中之重
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环境总监测
专家江丽是西南油气田甲烷研究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负责带领团队开展甲烷核算研究工作。“目前,我国采取排放因子法核算甲烷排放总量。这种方式难以体现甲烷管控措施带来的减排量,误差较大,不能反映真实的排放水平。”江丽说。这种算法对于建有天然气开发、净化和集输基础设施的油气企业并不利。“要建立与我国天然气开发特征相符,具有操作性和科学性的甲烷核算体系。”江丽说。这也符合去年11月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联合公布的《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相关要求。该方案指出,“十五五”期间,甲烷排放控制政策、技术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甲烷排放统计核算、监测监管等基础能力明显提升,有效提高甲烷排放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
“一旦甲烷排放总量核算准确,将直接关系到甲烷排放强度的数值。”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环保节能技术研究所环境监测室工程师孙月说。甲烷排放强度是甲烷排放总量与天然气商品量的比值,数值越小越好。在中国石油《甲烷排放管控行动方案》中,提出在2025年实现甲烷排放强度比2019年下降50%,并实现甲烷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双控”。这也是OGCI一直关注的重点。
举措很快落实。一方面,西南油气田将加快推进减排工程和产区适应性改造,通过“减分子”降低甲烷排放总量。另一方面,持续完善放空气体回收技术,“增分母”提高天然气商品量,有效降低甲烷排放强度。
3月12日至15日,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专家来到西南油气田生产现场开展甲烷管控调研,双方初步确定了甲烷排放源清单的关键指标和监测标准的建立路径,为油气开采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样本。(特约记者 张寻 通讯员 韩超 胡析灿 罗钦)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