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改善碳排放绩效有关的因素有哪些
我们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强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降低碳排放强度、提高碳排放效率从而改善碳排放绩效。
从控制变量来看:首先,能源强度对碳排放绩效呈显著负影响,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城市用电量的与日俱增,而我国目前仍以火力发电为主,
清洁能源所占比重较低,导致能源结构不合理,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第二,人口密度的影响系数均显著为负,且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大于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表明人口集聚带来的“集聚效应”大于“规模效应”,从而促进了碳减排;第三,政府分权化水平对碳排放绩效呈显著正影响,说明将环境质量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是可行的,已取得一定成效;第四,对外开放与碳排放绩效为负相关关系,可能由于“污染避难所”假说的存在,外国高污染企业转移至中国境内,从而对环境产生破坏;第五,交通配置水平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小于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究其原因,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促使人们的出行量日益增加,从而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
建议
首先,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每提高1%,碳排放强度将会显著下降0.180%,碳排放效率将会显著提高0.276%,即数字经济可显著提高碳排放绩效。为此,中国应加快千兆固网、卫星互联网等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减排”“增效”的双重低碳红利。同时,可利用产业基金、数字金融等手段,由行业协会牵头,鼓励政府、行业领军企业和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为数字产业和低碳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保障,降低低碳转型风险。此外,应尽量避免粗放式增长,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
节能减排技术、增强居民环保意识等途径,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集约式增长。
此外,我们还发现,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存在城市区位和城市规模的差异性,在东部城市和大城市,数字经济的作用强度更大。鉴于此,地方政府应根据本辖区的资源禀赋差异,调整数字经济的配套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差异化的碳减排机制。对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以及中小城市,政府应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破除新模式、新业态的行业壁垒和地域限制,提升区域数字化发展的协同性。东部城市和大城市应大力构建现代化数字产业生态体系,努力探索并不断创新数字经济促进碳减排的新业务、新模式,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和“涓滴效应”,带动落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最后,数字经济可通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及加速技术创新显著提高碳排放绩效。因此,各级政府应积极促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中国经济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和低碳化方向发展。同时,各级政府应鼓励、支持低碳产业的发展,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推动产业结构朝着合理化、高级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充分利用好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绩效的正外部性。此外,地方政府应着力推进5G基站建设、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技术促减排,以创新求发展。
[作者王凯系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作者关锐系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甘畅系武汉轻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本文系湖南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22JJ30392);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建设项目(No.5010002),本文首发于《环境科学研究》2023年第9期,经作者授权刊发。澎湃新闻刊发时有编辑和删节]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