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我国能源禀赋实际和双碳目标,明确各类能源的发展重点;推动传统能源和
新能源优化组合,增强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强化能源技术开发应用,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57问 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那么,如何协调能源安全与低碳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能源建设?
答: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党的二十大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上,对能源发展作出新部署,提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是发展能源事业的重要抓手,以能源建设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核心在于充分把握能源安全与低碳发展的内在关联,依托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二者的统筹兼顾,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能源建设首先要确保安全。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充足的能源供给是国家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前提保障,当前我国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仅为经合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2/3左右,随着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能源需求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同时,受限于“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70%和40%以上,保障能源安全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已成为我国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主要目标。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当前全球变暖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通过低碳发展推进碳达峰
碳中和,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中国高度重视低碳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深度融合,近十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同时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的规模和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新征程上,我们还将有计划分步骤地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
深入理解能源安全与低碳发展的复杂关联是建设好中国式现代化能源事业的重要基础。能源是最主要的
碳排放部门,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推动下,我国正加快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步伐,对能源安全具有深远影响。一方面,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可以改善我国油气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减缓地缘政治冲突、逆全球化等国际风险对国内油气供应的冲击,同时发展可再生能源也丰富了能源品类,不同能源的优势互补、调剂余缺,可以增强能源供给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传统化石能源具有抗干扰、强支撑的特征,是能源供给稳定可靠的重要依仗,而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则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的特性,大量接入电网会使得电力系统调频能力不足,易诱发系统事故的连锁反应。当传统化石能源加速退出、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尚不满足时,就会面临保障能源安全与推进
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两难境地。
中国式现代化为协调能源安全与低碳发展提供了契机。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在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科技事业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新征程中科技现代化也将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引擎和战略支撑。随着科学技术持续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强度不断优化,使得社会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同步下降,有助于能源安全与低碳发展的统筹兼顾。其中,能源技术的迭代更新,会大幅降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成本,提升电力系统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进而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促进能源低碳转型。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节约集约的发展模式能够有效控制能源需求过快增长,创造友好稳定的用能环境,为能源供需平衡提供长期保障。在生态保护优先的方针下,我国恢复天然森林植被、加强人工林培育取得突出成果,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持续增强,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
具体来说,协调能源安全与低碳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能源保障,首先,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实际和双碳目标,明确各类能源的发展重点。要促进煤炭利用提质增效,完善煤炭跨区域运输通道,增强煤炭跨区域供应保障能力,同时抓好煤电清洁高效利用,发挥煤电支撑性调节性作用,维持合理的煤电规模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加大国内原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强化重点盆地和海域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和勘探,增强油气供应能力,加快页岩油、
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的开发力度;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围绕负荷中心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因地制宜开发水电,推动西南地区水电与风电、太阳能发电协同互补,同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有序发展核电。其次,要推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增强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电光电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推进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的保障性和调节性电源转型,充分发挥现有煤电机组应急调峰能力;探索电力、热力、天然气等多种能源联合调度机制,发挥天然气、水电消纳风电光电的潜力,增强电力供应的稳定性。最后,要强化能源技术开发应用,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优化电力调度,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统筹新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稳定运行;大力推进储能系统发展,配置合理的储能规模,支持分布式新能源的发展,同时对电力需求削峰填谷、增强电网稳定性和应急供电能力;加强电力需求管理,提升电力负荷弹性,整合分散需求响应资源,引导用户优化储用电模式。(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建东,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李星皓)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