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N”政策体系指导下,国家对电力行业尤其是煤电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煤电行业发展既要兼顾低
碳减排,也要保障供应安全,逐步从高碳电源转变为低碳或零碳电源,并由主体性电源转变为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
清洁转型助力火电企业突出重围
作为我国煤电的装机主力和发电行业的龙头企业,火电上市公司在低碳转型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日前,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
北京绿源碳和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布《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火电上市公司低碳转型绩效评价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以火电上市公司2020年度报告中披露的数据为基准,选取了火电装机占比30%以上的31家火电上市公司作为评价样本,围绕火电企业资产优化转型和
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两个主题,建立了“十三五”和“十四五”及更远期两个阶段的低碳转型评价体系,并生成4份低碳转型绩效排行榜:“十三五”低碳转型综合绩效排行榜、“十三五”低碳转型专项指标排行榜、“十四五”及更远期低
碳规划综合绩效排行榜与“十四五”年度进展综合绩效排行榜。
“火电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火电又是
碳排放第一大行业,其低碳转型不但事关自身可持续发展,也关乎我国的‘双碳’进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马军表示,火电企业实现低碳转型的路径不同,其中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遭遇的瓶颈和障碍也需要研究并破解。
4份排行榜从4个维度解析了典型火电企业的低碳转型路径,不难看出,近年来火电企业在低碳转型路上踏出了坚实的足迹。
《报告》指出,在“‘十三五’低碳转型综合绩效评价”方面,五大发电集团控股火电上市公司得分整体高于地方发电集团控股火电上市公司。且排名靠后火电上市公司的能源结构基本是100%火电。在“‘十四五’及更远期低碳规划与年度进展综合绩效评价”方面,排名靠前的几家公司均承诺在“十四五”期间增加高比例的新能源装机。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分析称,“十三五”期间五大发电集团控股的火电上市公司转型绩效明显高于地方集团控股公司。“十三五”期间转型进程较慢的上市公司未来规划雄心往往更为宏大。
具体来看,在“十三五”低碳转型综合绩效方面,火电上市公司前十名中有6家为五大发电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分别为吉电股份、上海电力、华电国际、大唐发电、中国电力和华能国际。五大发电集团作为发电公司中的主力,拥有庞大的发电资产规模和雄厚的资金力量,相较同类公司规模优势明显。从区域分布看,前十名中的地方控股的上市公司大多位于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省市。
《报告》显示,不同企业实施低碳转型的内外部条件差异会影响企业低碳转型的成效。总体看,中央控股的火电上市公司相较地方控股的火电上市公司拥有技术、资金优势;位处发达省份的火电上市公司相较中西部省份的火电上市公司具有外部区位优势。
“整个行业的转型需要通过企业个体来实施和完成。由于各家企业对‘双碳’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力度不同,各自拥有的禀赋、资金、人才等内外部条件也存在差异,导致低碳转型的程度和速度参差不齐,影响整体行业转型进程。”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洁清表示。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黄辉认为,从《报告》绩效评价的结果可以看到企业业绩与低碳结构关系密切,
清洁能源对企业利润的贡献越来越大。因此,低碳转型不仅是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新的发展机遇。希望企业可以变“被动调整”为“主动作为”,拥抱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煤电转型面临的困境有非常态的,如高煤价,也有常态的,如低利用小时数和低电价,这些困境吻合了企业日常管理中的量、本、价、利关系。”华能集团能源研究院原副总经济师韩文轩建议,煤电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思路可以从调整电源结构、资源控制能力、科技投入转化、提升管理变革能力四个方面考虑。
《报告》也提到,火电上市公司的低碳转型路径并不唯一,不同公司应结合自身优势进行差异化转型。
据介绍,中国电力依托国家电投集中发展新能源与综合能源,实施多元化转型战略;国电电力则运营国家能源集团优质的火电资产,以先进的技术改造手段大力发展高效火电,实施专一化战略。尽管转型路径截然不同,但在“十三五”低碳转型综合绩效方面均处于样本公司中上游,且综合盈利能力表现强劲,国电电力和中国电力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6.30%和7.16%。
火电企业绿色发展多点开花,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绿色低碳转型仍需企业管理、政府监管协同发力。
在企业管理方面,一是要重视低碳转型规划,探索低碳发展模式。“制定明确有效的低碳转型规划,加大规划研究与落实的力度。”《报告》强调,火电上市公司应当结合国家低碳能源政策及自身发展情况和发展定位,对公司未来转型发展规划提出具体的实施目标和行动计划,并评估规划的可操作性,推动公司平稳有效转型。此外,在自身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加强前瞻性研究,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方向,加快由火电上市公司向新型能源上市公司转型。
二是加大绿色转型投入,培育多元创新模式。推广应用成熟技术,密切跟踪前沿技术。《报告》指出,火电上市公司应加大技术投入力度,推广应用成熟的能源低碳技术,持续推进火电机组扩能升级,对在役煤电机组实施供热改造、节能降碳改造,降低供电煤耗和碳排放强度,推动火电转型。
在谈及缓解煤电矛盾,加大技术投入方面时,中国电力企业联合
会计划财务部计划处处长张卫东表示:“煤电联营是长期存在于电力行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早期煤电是我们的主力电源,国家计划经济时代很关注产业链协调,有很长一段时间煤炭和电力企业属于计划管理。后来电力市场化,煤炭也搞市场化,煤电联营从技术上有很强的优势,也作为鼓励的一种模式。”
张卫东认为,煤电联营从形式上主要是两种:第一种,在技术上、产业链上直接融合,比如很多坑口电厂,煤矿就建在当地,发多少电就生产多少煤。从技术生产管理上、经济效益上都非常好,这种形式只要有条件都应该鼓励。第二种,从资产纽带上进行统一的煤电联营,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协调煤炭生产、煤炭消费和电力生产,包括
价格管理、合同协议,比较便利。另外,整体部署生产计划和营销计划,可获得管理效益。
此外,在政府监管方面,《报告》建议,政府部门尽早制定关于火电行业转型的中长期规划,对承担安全保供的发电公司予以政策倾斜,制定并落实激励政策,提升转型活动的可融资性,同时结合转型金融工具,对转型活动和转型投资采取强制性信息披露。
“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随着国家对煤电转型的重视,相应的金融支持从政策和产品两个层面都在加强。”有金融专业人士表示。
据介绍,从金融政策层面看,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了2000亿元的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工具,用于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加工、煤电清洁高效利用等七个领域。202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又新增1000亿元额度,用于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煤炭储备能力等相关领域。
“从金融产品层面看,目前市场上更关注的是绿色金融,但从国内外相关标准目录看,绿色金融不包含对煤电相关的减排或转型项目的支持。”上述金融专业人士指出,现在对转型金融的概念已基本达成共识,其更多服务于高碳行业减排或转型活动,这为未来设计煤电转型相关的金融产品奠定了基础。但从目前开展的现状来看,转型金融的体量和产品丰富程度与绿色金融还是有差距的,这也为下一步金融支持煤电转型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