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地球之肺”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碳交易网2023-03-28 09:49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全球意义的宝贵资源。森林调节着自然界的空气和水循环,具有固碳释氧、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功能,同时也在保护人类健康、改善人居环境、提供资源和栖息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受益于森林,并高度依赖于森林。以一组数据来阐释:全球约41.7亿人居住在距森林5公里范围内,约35亿至57.6亿人将非木材林产品用于自用或维持生计,2020年世界原木生产量达到39.1亿立方米,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依赖于森林等生态系统服务……然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不少是以森林破坏为代价的。1990年至2020年全球共有4.2亿公顷森林因砍伐而消失,2000年至2020年全球约4700万公顷原始森林消失,毁林速度之快,即使通过植树造林和天然林扩张也暂时无法完全补偿。
 
  人类如何对待森林资源,影响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对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遏制毁林是减缓气候变化最具成本效益的行动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面临毁林或退化风险的森林生态系统至少含有2600亿吨不可回收或难以回收的碳。相关预测表明,通过遏制毁林,全球可以在2020年至2050年间每年减少约3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排放,这相当于实现《巴黎协定》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目标所需额外减排量的14%,同时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增强人类和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与抵抗力等。
 
  推动植树造林与农业发展相结合,能够有效恢复退化土地、提高农业生产力。研究表明,通过造林和再造林恢复退化土地,可在2020年至2050年间以成本有效的方式每年从大气中减少9亿至15亿吨的二氧化碳。一项对42个非洲国家的评估表明,土地恢复与养护对农业生产力的好处是不采取行动损耗成本的3至26倍。撒哈拉和萨赫勒地区400万公顷退化土地的恢复创造了30余万个就业机会,植被恢复提供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惠益。
 
  此外,可持续森林管理和构建绿色价值链两手抓,有助于支持绿色复苏和向碳中和经济转型。可持续利用森林将使2060年全球自然资源的消耗量较2017年增长一倍以上,有助于满足未来的生物质材料需求,为可持续经济提供支持。增加木材供应、以木制品替代建筑材料、延长木制品使用寿命、提高木材使用效率、实现废弃木产品最大回收潜力等,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创造绿色就业机会、扩大创新绿色价值链。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政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天然林保护政策、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项目、将林业碳汇纳入全国碳市场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战略措施,中国在森林治理和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保持持续增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更加注重科学国土绿化,从追求数量为主到质量与数量并重,森林覆盖率由21.63%提高至24.02%,人工林面积继续稳居世界第一,对遏制全球森林面积下降和减缓全球变暖发挥了重要作用。
 
  秉持可持续发展观,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森林治理,中国方案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范例。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提出2030年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还通过开展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加入《关于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领导人宣言》等,积极支持减少全球毁林。在林业国际合作方面,中国建立并发展“中国—东盟林业合作论坛”等区域合作机制,发起成立国际竹藤组织、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已成为推动全球和区域生态治理的重要成员。中国将更加开放和自信,不断丰富林业国际合作内容,持续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作者:朱建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碳汇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