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文章来源:福建日报李俊丽 陈 钦2022-10-11 23:28

2022年8月福建省出台《福建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促进工业绿色升级,为我省制造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指明了方向。制造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指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将绿色设计和绿色技术、低碳生产、绿色工艺、绿色管理、绿色供应链、绿色循环利用等可持续理念贯穿于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中,实现制造业全产业链的节能减排,达到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环境影响最小,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有机结合,不仅强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高效节能减排,还注重资源的再利用,是一种统筹兼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十三五”以来,我省坚持减污、降碳、扩绿协同推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好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工作,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实现全国唯一的水、大气、生态环境保持全优。据统计,2021年,我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约为21.5%,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6.4%。目前已建设5个绿色园区、16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1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84项绿色设计产品。此外,我省有4个产业园入列国家级循环化改造园区、“城市矿产”示范基地,2个基地列入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
 
虽然我省在制造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面取得阶段性成绩,但我省制造业在低碳循环转型中仍存在一些短板与困境,主要表现为:绿色制造产品消费环节引导不足,居民绿色制造产品消费意识不够;重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能力不足,绿色制造生产工艺有待加强;绿色制造服务能力较弱,缺少第三方服务平台;循环共生产业链条有待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制度体系尚需进一步优化等。鉴于此,应强化新发展理念,以绿色消费为引导、绿色供给为基础、绿色服务为支撑、循环共生产业链条为手段、绿色制度体系为保障,推进我省制造业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
 
推动绿色产品新消费:从需求端引导绿色低碳产品采购,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消费体系。一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府绿色制造采购体系,扩大政府对绿色低碳制造品的采购范围,适当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引导公众的绿色低碳消费新观念。二是支持省属国有企业采购兼具市场效益和生态价值的低碳产品、绿色服务和可再生材料,提升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意愿,弥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正外部性。三是引导和鼓励企业、居民采购绿色产品。在企业层面,建立“绿色消费+税收优惠”“绿色消费+政策优先”等模式,引导企业用能绿色、用料绿色,从源头遏制高耗能高污染原料的使用。在居民层面,建立“绿色消费+信用积分”“绿色消费+社区奖励”等模式,鼓励居民购买绿色低碳可循环产品,从末端形成绿色消费之风,与企业的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正向呼应。四是发展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提升绿色电力消费,缓解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问题。
 
推进制造企业绿色新工艺、产品新供给:推进企业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绿色生产新工艺,增加绿色产品新供给,强化企业管理节能。一是推动企业聚焦关键绿色技术攻关突破。鉴于绿色技术在制造业发展中的核心角色,应将绿色技术研发放于首位,培育绿色设计主体,创建一批国家级绿色设计中心。二是鼓励和帮助企业进行自身绿色诊断。对绿色转型意愿强、基础较好的企业提供免费碳排放诊断,从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包装、运输、销售以及工业废物处置等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碳排放足迹追踪,企业可据此进行产品生态设计及生产工艺的改进。三是强化企业管理节能,通过搭建能源管理平台与能效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优化控制,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发展绿色制造新服务:提升绿色制造第三方服务水平,完善社会支撑体系。一是加快培育绿色降碳第三方服务新主体。进一步延长绿色制造服务链,培育和发展绿色制造服务机构,为低碳制造企业、绿色园区等提供绿色技术咨询、低碳生产审核、节能诊断、能源审计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咨询等服务,鼓励绿色制造系统集成供应商为各类主体提供绿色制造相关方案咨询、集成应用、运营管理等一揽子服务。二是拓宽绿色金融服务新内容。加强产融对接,拓宽绿色制造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绿色制造投融资机制。三是打造绿色制造公共服务新平台,构建以研发、专业技术、信息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服务等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绿色制造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统一的绿色制造信息共享平台。
 
构建循环共生新产业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形成循环共生型产业链。一是实施高碳低产企业末位淘汰制,优先扶持绿色高效可循环生产的企业。二是培育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绿色工厂模式,大力打造绿色工业园区。在重点领域建立绿色示范工厂,“一业一策”制订绿色转型计划,实现能源低碳化、原料可循环、厂房集约化、生态宜居化。加强园区规划,按照生态理念、清洁生产要求、产业耦合链接方式进行产业布局,促进工业废物可循环利用、水资源可循环利用等,建设绿色低碳可循环的示范工业园区。三是建立循环型产业集群,推进区域经济循环发展。立足于产业园区,建立产业链循环共生网络,打造我省在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装备制造、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循环型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链协同创新效应,全面提升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效率,形成完整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四是借助于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科技,建造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信息流、资源流等高效共享,建立绿色技术生态系统,助力整个产业链条绿色低碳循环转型。
 
建设绿色发展新制度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绿色发展制度体系。一是持续加强绿色制度创新,从项目准入、要素配置、能源价格、金融支持、考核问责等一系列环节制定绿色标准,系统构建支撑绿色低碳转型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统筹兼顾“绿色”“低碳”“循环”与“高效”。二是从能源供给侧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差别化电价、天然气价、水价、地价等政策,以原料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优化配置为抓手,督促企业节能降碳、提高生态效益。三是完善绿色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建立制造业企业“碳账户”,形成碳积分,靶向配套税收优惠、金融优惠政策等,拓宽企业碳账户应用场景,激励企业主动实现节能减排、积极研发创新绿色技术。四是进一步完善绿色制造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环保信息公开力度,加强对绿色制造的执行监督力度。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