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王军锋
南开大学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京津冀地区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关键区域,也是能源消费和
碳排放高度集中的区域,是我国未来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促进经济社会
绿色发展转型的关键和重点。围绕京津冀城市群在脱碳转型中的难点和路径,本报记者专访了南开大学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军锋。
“当前,以京津冀地区超大、特大都市圈范围形成的城市群,贡献了全国超过10%的碳排放量,也是几个重要城市群中排放规模较大的。根据行业来看,京津冀地区的排放水平与本区域的产业结构有着紧密关系,相比于国内其他地区,钢铁、化工、电力行业等高碳工业行业的排放贡献比重更突出。”王军锋说。
京津冀地区整体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关系到区域未来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他认为,要坚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科学谋划好京津冀地区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协调好其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互通、互促关系。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和未来引领,全面推动其与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尽快研究制定城市群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科学谋划符合发展战略、有利于高质量发展需求的行动方案。
王军锋指出,充分考虑天津的产业、能源基础与差异,处理好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碳达峰与各城市有序碳达峰之间的关系,科学谋划京津冀地区产业脱碳升级与零碳化能源系统构建,才能引领区域经济脱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此,他提出三方面建议。要加大力度培育和推广零碳、低碳新兴产业,科学有序推动高碳产业的数字化深度减碳和
CCUS,促进两者的协同推进。可持续、安全的能源供应是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命脉,要放在核心地位来研究推动,坚持用共建、共享的原则,从整体上谋划好京津冀地区零碳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这盘棋。要抓住天津和京津冀地区其他城市的不同特点,建立城市间“双碳”行动的协调机制,让城市群在分工协作、互补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双碳”行动的重大作用,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双碳”产业创新载体,吸引“双碳”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积极推动技术研发交易、成果孵化转化的“双碳”产业技术创新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充分发挥天津森林、湿地、海洋资源载体的固碳作用,积极推进
碳汇资源的智慧监测,用好
碳交易和碳普惠的手段,提升城市群生态保护修复水平。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