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也将目光投向绿色建筑领域。以此次举行的2021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为例,参展单位200余家、行业
专家520余人共同前来,“碳中和”高涨的热度也点燃了行业发展的新火种。
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绿色建筑如何推动城市更加高效的减碳?
在仇保兴看来,与普通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在全生命周期中不仅能节能、节材、节水之外,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有较强的气候适应性。根据他提供的一组数据,2019年全国644亿平方米建筑的22亿吨排碳总量中,城镇住宅、公共建筑和农村住宅分别贡献了其中的4.6亿吨、6.5亿吨和5.2亿吨,而仅北方供暖一项就排放了5.5亿吨CO2。
据仇保兴介绍,通过利用绿色建筑的气候适应性,可以在条件适合的区域利用浅层地热作为储能的载体,可以有效减少为供暖而产生的碳排放。
进一步发展,“正能建筑”将成为一种新的行业方向。这意味着,通过建筑顶面、墙面的合理布置,建筑能够获得最大体量的太阳能,而包括屋顶的风能、电梯下降势能和城市有机物发电等,将在各个小区形成“微电网”,让建筑实现“产能”。在仇保兴的预测中,到2030年,全国电动车总量将能将总电能1/5储存起来,在用电峰值期也可以成为一种“电源”。
基于这样的认知,仇保兴列举了一个建筑“负面清单”。其中,建筑低密度发展、南方地区推行按建筑平方米计价的“集中供热”、滥用“四联供”供能系统、南方城市使用玻璃幕墙,以及超高层建筑、中央空调、农村消灭土坯房等,均被认为是高耗能的建筑方式。
他特别提到了眼下的“城市矿山”现象。在工业革命至今的300多年间,全球已经把80%的矿山资源通过建筑的形式从地下搬到地面。在他看来,需要用一种循环利用的观念,提升建筑材料的可拆卸性或者防锈性,钢铁的减碳量将增加40~50%。
更重要的一点是,建筑减碳与碳汇也能进一步结合。在他看来,今后的建筑可以采取一种“鱼菜共生”的方式形成“综合碳汇”,在阳台上进行简单的园艺甚至农务,将有多重好处:比如,建筑绿化率提升150%,空调耗能节省30%、吸收70%的雨水并实现中水回用、厨余用于种菜肥料、食品实现短距离运输。
“推行立体园林建筑,不只是靠树木固定碳,而是要采取综合减碳效应,这样一来,将比树木碳汇减碳效应大几十倍。”仇保兴说道。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