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对许多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青岛从2012年成为全国第二批低碳
试点城市至今,低碳工作已经进行8年。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明确提出,我国二氧化
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
碳中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青岛能否率先在全国实现碳排放达峰呢?记者采访获悉,作为山东省第一个国家低碳试点城市,近年来我市一直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强化重点领域
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等举措,力争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协同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低碳行动多措并举收效显著
在青岛奥帆中心,我市首个“零碳社区”项目自今年7月30日正式启动后,已经迈出了基本设施建设的第一步,通过零碳采暖、能效提升、终端优化、可再生
清洁能源利用和零碳人文五步走来构建中国特色零碳社区,争取在未来3至5年尽快实现低碳、近零碳直至零碳的发展目标。
2013年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青岛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力争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此外,2017年我市加入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在2018年与C40签署的《期限2020》气候行动计划承诺书中,承诺在本世纪下半叶尽早实现碳中和目标。
目标的达成和承诺的兑换,需要的是付诸行动。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围绕低碳城市发展目标,我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建筑能效提升、
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等措施深入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增星级
绿色建筑111个,面积1800万平方米;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14个;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47万平方米,降低建筑能耗约40%。交通领域成绩也不俗,建立了青岛市交通运输能耗与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覆盖9大领域监测424个指标,实现了对全市交通运输能耗数据统计分析、碳排放核算、监测数据可视化。推动轨道交通发展,推广
新能源公交车,开通全省第一条地铁和现代有轨电车线路。
更多低碳试点正在有序推进
标杆的引领效应对促进全市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国家低碳城(镇)试点,中德生态园率先打造开放式社区,推广可持续建筑、被动房、零碳房屋、泛能站等低碳技术,实施
合同能源管理等系列工作,努力打造成全国园区建设发展的范本。根据《青岛市
低碳社区、城镇、工业园区试点规划》,我市按照步调有序推进试点工作,青岛高新区、青岛港成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和低碳港口试点。青岛啤酒、青岛海尔、青岛海信等企业从清洁生产、
碳资产管理等方面推进低碳企业建设。
除了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害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为此我市组织开展了“碳排放总量控制与达峰路径研究”“大气污染防治和
碳减排协同控制战略研究”,在研究成果基础上编制了协同控制工作方案。2019年9月我市印发了《青岛市适应气候变化规划》,成为国内首个印发适应气候变化规划的城市,确立了我市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为青岛统筹协调开展气候变化适应工作提供了指导。
近年来,我市低碳发展工作取得较大成效,“十三五”前四年,我市碳排放强度下降27%,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的减排任务。目前,全国各个省市都在积极研究部署碳达峰相应的“十四五”规划。而青岛作为低碳试点城市早已行动起来,并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更有利于率先实现碳达峰的目标。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