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
首先,我在此对能源基金会组织、相关团队研究完成《中国
碳中和综合报告2020——中国现代化的新征程:“十四五”到
碳中和的新增长故事》表示祝贺。一个由来自多个国家
专家参与的庞大的团队,在恰当时间节点完成并发布这份报告,对推动社会形成减排共识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中国如何在“十四五”期间,以及未来实现碳中和目标,我觉得首先应该强调的是,习近平主席在9月份提出了中国
碳减排新目标,这是中国在过去
碳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基础上的自我加码,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这个新的减排目标是可以经过努力达到的。
回顾过去和展望未来,我有五点简单的评论。
第一,中国积极减排取得重大成果,是统筹社会经济发展与碳减排,统筹结构调整与
新能源发展,统筹传统污染物减排与温室气体排放的结果。自1992年成为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公约缔约方以来,中国作为一个高速发展中的国家一直积极推进各类污染物减排。特别在“十一五”首次提出要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的目标以来,通过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效、推进
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
碳汇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减排成果。我们通过计算得出,这些减排措施中贡献最大的是产业结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对减排贡献率是92%;
清洁能源加速发展对减排的贡献率大概8%。这都是统筹协调的结果。
第二,这个统筹是中央层面的领导和统筹。中国政府主动适应气候变化进程,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统筹协调发展与减排,制定了国家战略、行业战略,同时也对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详细指导。目前全国有28个城市开展气候变化相关
试点工作,有三批六个省区81个城市进行低碳
试点。在这个过程当中,自上而下实现统筹协调,是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成功经验之一。
第三,中国未来推进碳中和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一方面,从减排路径看,未来四十年减排强度将远高于过去,何建坤教授也提到,减排速度可能要高于GDP增长率,中国迫切需要转换到更高速、更高效的减排途径上去。另一方面,从体制机制和政策来看,与碳减排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体系还未完善。相比而言,欧洲从1990年前实现碳达峰,到最近提出和实施《欧洲
绿色政纲》,是经过三十多年时间才形成系统减排的社会共识和完善的政策体系。留给中国可能没有那么长的时间来进行探索和试错,因此尽快完善碳减排制度和政策体系的压力巨大。要实现碳中和,一是推动减排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需要更加重视发展
绿色能源产业;二是减排的政策制度体系不能一蹴而就,须循序渐进地推进和完善。但绿色发展和减排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完善的速度需加快。
第四,中国有决心有能力达到新的减排目标。中国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更大的决心和努力,实现国家自主贡献和碳中和愿景。一是坚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推动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费,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深化重点领域的绿色低碳行动。三是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开展二氧化
碳排放的达峰行动,加快建设全国
碳排放的交易市场,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切实提升气候治理能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
第五,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坚持多边主义。中国推动达成了巴黎协定以及实施细则等一揽子成果,与其他国家一道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计划,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中国从发展中国家起步,我们有很多绿色低碳发展的经验可以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享。9月22日习近平主席的郑重承诺,彰显了中国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战略定力,以及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极大提升了国际社会共同实施巴黎协定,推动疫情以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的信心,这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新努力和新贡献。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