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电力行业在低碳转型中的使命和作为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电力行业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发挥好电力行业在低碳发展全局中的作用。不仅是电力行业,其他行业都应在全国一盘棋中扮好各自角色。率先碳达峰及碳中和对于微观经济活动主体和地区而言有实质意义,《建议》中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其中的“条件”是指资源条件、技术条件、能效水平、经济水平等综合分析而来,而不是以经济发达程度来划分。率先达峰需要严格而规范的核算体系来保障,避免一个地区实现了低碳是用另一个地区高碳为代价,且总体上增加了社会成本;要引导鼓励能够促进全社会提前达峰、降低峰值、减少成本的地区间、行业间的碳转移——这也是
碳市场的基本原理。因此,对于一个行业来说,不是围绕行业本身而是要围绕全社会整体减碳效益最佳原则来布局减碳的程度和进程。从人类文明史来看,能源转型是推进人类文阶段性演化的基本动力,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是革命性的。以低碳化为目标的电气化也将渗透在电能生产、存储和应用的各个环节,电能应用方式也发生巨大变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发生深度融合。这些变化都将使 “电力行业”的概念发生变化,行业率先达峰的判断非常困难。从政策、规划、标准的制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层面看,针对生产对象和全国的单位发电量碳排放量、针对地方及全国的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包括热电联产在内的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针对激励先进淘汰落后的碳总量等指标等,比行业率先达峰的指标更能从全局角度发挥电力促进低碳发展的作用。
第二,要优先解决好电网如何适应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在电力低碳转型中,电网承担着配置电能的中枢、基础地位,即便是新能源发电不直接接入电网,由于影响了电网负荷特性,对电网也有直接影响。电网的主要任务是安全稳定运行及接纳大规模新再生能源发电。安全稳定运行的首要任务与大规模接纳新能源发电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没有大规模接纳新能源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实现不了低碳转型目标,而安全稳定运行没有大规模接纳新能源也没有意义。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与新能源更多地接入电网呈非线性增长关系。这是因为,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越高,电力安全对经济社会的安全性就越重要;而随机性、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越多,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的影响就越大;同时,由于电力系统中具有转动惯量的电源比例减少,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下降。要解决好这一矛盾,政府、社会及电力系统各主体都应对电网功能、作用的变化有新的认识。在宏观层面上,要统筹好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工业物联网、通讯网、交通网等多网融合发展;在能源层面上,要统筹好能源、电力、电网(尤其是配电网)、储能协调发展,做好规划并及时评估修订;在电力层面上,要加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理论、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与时俱进修订技术标准、分阶段提出政策措施和改革措施。在低碳转型的大潮之中,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社会矛盾随时会有重大变化,虽然低碳转型的方向是明确的,但政策措施是需要依据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防止各种技术性、政策性、产业性“锁定”。
第三,解决好煤电问题。如果说用两个字来概括中国低碳发展的道路、措施及效果的话,“减煤”二字不出其右,同理,电力低碳发展核心是“减煤电”三字。但是,不分青红皂白、不分先后、不分地区、不计代价,一减了之、越快越好是行不通的!中国经过了几十年改革开放发展,终于站到了全球电力系统总体先进、部分领先的行列,煤电在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提高能源效率、加强环境污染控制、强化热电联产解决全局性煤烟型污染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2019年,在运煤电装机容量10.4亿千瓦、平均运行12年机组年龄、平均年运行小时4429、燃用23亿吨原煤(约占全国原煤消费量的60%)、提供中国约62%电量、80%以上机组容量大于300MW、43.7%的热电联产机组……这就是中国煤电作用的现实写照。而我国电网只有不到5%的灵活性电源(燃机)、燃气对外依存度约45%且
价格居高不下,煤矿格局、煤炭洗选、电网格局、铁路、港口、工业布局、能源运输、电力流向、核电、水电站布局、水资源配置、省域或地域经济支撑等都与煤电有直接关系。在中国的一些省,煤电利用小时已经低于2000小时,但对当地电力系统来说仍不能弃用。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现有的年青的煤电系统如何发挥好在能源转型中的灵活性电源、热电联产供热、生物质能联合发电、在区域或者产业循环中的能量、物质、价值流的综合作用上;要严格限制单纯的以提供电量为目的纯凝汽式煤电机组;同时,为煤电的有序退出做好法规、政策、规划、标准等方法的统筹研究和准备工作。随着电力低碳转型的深入推进,煤电在统筹考虑中,逐步、有序退出是实现中国碳中和愿景的必然,也是历史必然,但在最终退出过程中,根据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关键热源的需要,煤电仍然会发挥其灵活性电源、电力安全备用电源的作用。
第四,解决好储能问题。储能发展的好坏决定了能源电力低碳转型的广度、深度、进度甚至成败。现有低碳目标、愿景、计划,都是建立在储能技术的具有突破性发展和经济上能够用得起的基础上的。储能大规模应用,使传统的发输配供用电能单向、线性配置成为环状多向配置,促进能源、电力、物质间双向转换,使电气化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储能发展方兴未艾,技术及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为未来展现了美好的前景。但是,储能的特点也决定了在应用对象、条件、安全、技术、商业模式等方面都存在系统性和综合性的问题,而这正体现出储能不可能脱离新能源发展的进程、电力系统需求、经济社会的需求而独立发展。相信通过“十四五”的技术发展和政策完善,储能的态势会更加明朗,在促进低碳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