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的低碳路线图
在环境经济学界,同样是采用全社会费用有效控排的、基于市场的政策手段,却存在着一个由来已久的争论,即“科斯解决方案”(排放贸易)与“庇古解决方案”(环境税)之争。中国目前政策界的主流选择是推进排放贸易制度。笔者认为,为了实现前述技术路线图,在一个近、中、长期的时间尺度内,低碳的政策路线图应当是一个“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第一步是能力建设,准备好无论选择什么政策手段都需要具备的条件,如法律条件、统计核算条件、诚信制度条件等。这个能力建设的过程可能要经历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与此同时,从迅速推动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的角度看,第二步可以财税政策为主,同时通过
试点等方式开始为第三步(明晰排放产权并对排放权进行交易的政策手段)做准备。之所以将财税政策作为近中期的重点,不仅是因为碳市场要在中国发挥作用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发育过程,而且还是因为在中国背景下现阶段财税手段会具有更加显著和实质的作用,实施条件也更加成熟。但运用财税手段,绝不是简单的“补贴”和征税,更重要的是从调整要素比价出发,在总体不增加企业税负水平的前提下,对要素使用的征税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一个基本的示范性概念考虑是:对日益稀缺的环境质量破坏和能源资源使用增加税收,而对于尚且充裕的劳动力要素就业的强制性“就业税”(如强制性社保征收)要予以控制甚至减少;然后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将征收的环境税(含碳税)支付给社保基金去补足减少对企业强制征收的“就业税”所造成的社保基金缺口。
此外,除了考虑控制甚至减少企业“就业税”的选择,还可以考虑选择通过增值税的改革在总体上调整税收结构并平衡企业的税负水平。这就需要在加快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的同时,在国家开展综合税制改革的背景下,开始探索逐步引入针对二氧化碳和局地污染在内的综合环境税收体系,即在那些市场集中度不高,交易成本较高,不适于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部门引入小额度渐进式的碳税税目,并将所征税收用于支持低碳发展,譬如低碳技术的研发与示范。
另外,在低碳领域提升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的能力和意识。强化低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机构建设,增强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政府监管能力,建立协调部门和地方利益的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建立与完善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等。当下最为紧迫的是结合政府机构改革,迅速展开地方环境管理部门管理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总之,需要建立与低碳发展进程相匹配的包括规制、标准、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资本市场政策、
价格政策以及碳排放交易市场在内的综合性政策体系,并加强政策实现前的影响评价以及政策实施后的效果评估。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