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收运和处置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是引起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垃圾低碳综合管理也成为发达国家关注的新重点。
德国、英国、丹麦和欧盟共同组建的NAMA基金,本着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强大资金和技术保障的宗旨,在中国选取部分城市开展垃圾低碳综合管理项目
试点。在NAMA基金会和中国住建部的支持下,“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领域国家适当减缓行动项目”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开启了低碳发展的新篇章。
鉴于近年来我市在垃圾综合管理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取得了突出成就,在NAMA基金会
专家的严格评审中,蚌埠与苏州、兰州、西安、泰安共五个城市,成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领域国家适当减缓行动项目”试点城市。成为试点城市后,我市将借助相关组织和国际
平台,在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的有效支撑下,实现垃圾综合管理水平的大提升,同时我市在此领域探索的经验,也将成为国内同类城市学习借鉴的“模板”。
试点申报一次成功
得力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力于近几年在垃圾综合管理方面的不懈努力,得力于项目申报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2018年8月15日,对于蚌埠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王家渠来说,是一个特别令他激动的日子,这一天,蚌埠收到了来自住建部的函件:《关于做好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领域国家适当减缓行动项目试点工作的函》。
在外人看来,这个函件不仅名字长而且拗口,仅从字面上看颇为难懂,但在王家渠的眼里,它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标志着我市已被确定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领域适当减缓行动(NAMA)项目试点城市。
“对蚌埠来说,是一个惊喜,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遇!”王家渠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领域国家适当减缓行动,是由NAMA基金会在中国支持的首个项目,也是其在全球支持的首个垃圾处理项目,其目的是为了通过综合管理,减少生活垃圾领域的
碳排放。“成为试点城市后,我们可以通过项目提供的高端平台,获得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支持,让蚌埠在生活垃圾综合管理领域实现与世界接轨,从而全面提升我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水平。”
据介绍,NAMA基金会由德国、英国、丹麦和欧盟委员会共同成立,其主旨是通过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NAMA基金会大力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活动,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以国家自主贡献的形式履行“巴黎协定”的承诺。
作为国家自主减排贡献的参与者,中国承诺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为促进目标实现,在NAMA基金会及中国住建部的支持下,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领域国家适当减缓行动项目去年9月正式启动。作为全国五个试点城市之一,今后蚌埠将通过试点和创新,为全国同类城市提供可供复制的样板,并为减少生活垃圾领域碳排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国际组织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撑,住建部全力支持,诸多“利好”使国内许多城市对这次申报试点充满期待,最终能够脱颖而出,得力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力于近几年所做的不懈努力,更得力于项目申报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自2018年5月收到住建部《关于征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领域适当减缓行动项目试点城市的通知》后,市行政执法局牵头负责项目申报工作。7月4日,市行政执法局接到了住建部资格审定,要求于7月11日参加现场评审的正式通知。
“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申报、能否成功,最初我们的心里一点底也没有,但我们知道,这几年在生活垃圾管理领域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实实在在的。”长期工作在市容管理第一线、全程参与了蚌埠市垃圾管理改革和创新的市行政执法局市容科科长何啸黎动容地说,这几年我们在垃圾管理方面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制定专项规划、出台实施方案、实施源头分类、提升转运水平、推动资源化项目落地……凡此种种不就是我们申报试点最好的材料吗?
“申报试点的地市中,蚌埠市不是基础设施最完备的城市,也不具备最丰富的国家试点城市经验,但是蚌埠市更符合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市情及垃圾管理现状,更有利于NAMA项目的实践和推广,更具有普遍的代表性,更能形成较强可复制版本。”在住建部组织的申报汇报会现场,王家渠一番客观、理性、质朴的话语深深打动了与会的国内外专家,顿时响起一片热烈掌声。
“能够从众多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长期关注生态建设的市委党校副教授陈小洁分析认为,在众多参与试点申报的城市中,论城市地位,我们不能与兰州、西安等省会城市相比;论经济实力,我们与苏州、泰安也有不小的差距;在项目支撑方面,我们的投入没有其他城市大。为什么我们可以与这些城市一同进入试点行列?根本原因,在于近年来我市在垃圾综合管理领域踏实前行迈出的坚定足迹。
创新举措扎实推进
站位高、观念新、思考系统、举措扎实,是我市在垃圾管理方面的最突出特点 近年来蚌埠在垃圾综合管理方面的改革成效,不仅仅印在材料中,更定格在市民幸福的微笑中:垃圾管理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给他们带来了看得见的幸福。“原先这里臭气熏天,现在这里成了晨练的乐园。”在淮河堤坝下,一位在林下打太极拳的老人红光满面笑声朗朗。“这里有一个垃圾中转站,过去大老远就能闻到剌鼻的恶臭,现在不仅没有臭味,空气中还带着一丝花草的清香。
龙子湖区李楼乡贾庵村是蚌埠市垃圾卫生填埋场所在地,从项目规划建设,一直到运营,这里都是周围居民上访、投诉的热点地区,何故?原来垃圾卫生填埋场让这里变成了臭气的发源地,生活垃圾发酵后产生的气味随风飘散,使周围居民不堪忍受,投诉频频。“现在,即使进入填埋场院内也闻不到臭了,今后这里还将变成环境优美的环保教育基地呢!”世代居住在贾庵村的村民王庆来颇为期待地告诉记者。
市民眼里的变化,来源于近年来我市垃圾综合管理推进的一系列创新性改革举措。 2014年以前,我市卫生清扫、垃圾清运都是市政部门自拉自唱,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运行体制,严重影响了道路保洁和垃圾清运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变垃圾中转二次污染,恶臭难闻的问题,2014年市行政执法局开始了环卫市场化改革。当年1月,按照统一标准、分区实施、招标进入、市场定价的方式,通过政府招标,引入第三方公司负责老旧小区卫生保洁和主要道路环卫清扫,机制一变天地宽,环卫市场化,极大地提高了城市道路的保洁质量。紧随其后,我市又启动生活垃圾收集站、转运市场化改革。公开招标引进的第三方公司,购置密封转运车,更新中转站设备,进行全程监管,过去恶臭难闻、居民避之不及的垃圾中转站旧貌换新颜,垃圾中转运输的二次污染问题迎刃而解。
改革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因势而变,考验的是管理者的决心和勇气。
即使先行先试的环卫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城市管理部门并没有停止城市环境和垃圾管理问题的思索。一开始推行的市场化,市场主体过于分散,不同区域作业标准不统一、有时同一条道路,几家企业共同清扫,常常会出现保洁效果不一致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2016年我市环卫市场化改革迈出了更大步伐:将市辖六区及怀远县的市容环卫项目整体打包,通过政府公开招标,引进国内一流的企业负责运营。没有大项目,就吸引不来一流大企业,没有大企业,难有新理念,更无法保证机械设备大投入,而保洁标准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环卫机械化是打开蚌埠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一招。
市场化不仅解决了长期制约城市环卫和垃圾管理的体制机制问题,更让蚌埠环卫由“大扫把”时代一步迈进“机械化”时代。
在环卫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同步推进垃圾领域其他方面改革。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转运全程监管、资源化利用终端提升,与此同时依托数字城管平台,将垃圾管理纳入了智慧城市管理的轨道。“在资源稀缺、名额极少的试点城市中,蚌埠能够脱颖而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近年来我市在垃圾综合管理上卓有成效的探索。”看着市容环境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回顾蚌埠垃圾管理的改革足迹,畅想未来垃圾低碳化管理的美好前景,陈小洁说,站位高、观念新、思考系统、举措扎实,是我市在垃圾管理方面的最突出特点,这些突出特点都是蚌埠的“加分项”。
探路启航行稳致远
立法先行、绩效考核、资金保障、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全民宣传,下一步将从上述诸方面开展工作,全面推进蚌埠市生活垃圾领域国家适当减缓行动项目试点。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领域国家适当减缓行动,虽然有些拗口,理解起来并不复杂,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先进的技术和有效管理,减少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从而达到降低温室气体效应的目的。”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任志安认为,“适当减缓”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中国是人口大国,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生活垃圾低碳排放,必须是一个“适当减缓”的过程。目前,中国选择五个城市作为试点,就是基础扎实的城市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向全国其他城市推广。
规划引领、政策保障、特许经营、全程监控、源头分类、终端提升……几乎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都能清晰地看到我市在垃圾综合管理方面的不懈追求。
垃圾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甲烷,这种物质不仅奇臭难闻,而且是形成温室气体的重要物质。2016年,我市建设了生活垃圾填埋气发电厂,两年多的时间里,提取填埋气3300万立方米,发电4836万千瓦时,
碳减排28万吨。去年11月,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运营,截至目前已焚烧垃圾30余万吨,发电量达1.05亿千瓦时。
紧接着,建筑垃圾再生资源项目开工建设、餐厨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和污染深度处理中心项目深入推进。五年来,共投资约18.5亿元建设11个垃圾处理项目,形成了“以焚烧为主导、填埋为辅助、循环利用为方向”的处理模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规划先行,政策保障,是我市推进垃圾低碳化管理的“先手棋”。在
北京举行的试点申报现场会上,市行政执法局局长王家渠用了几个“关键词”总结了蚌埠垃圾综合管理方面的经验。
2014年5月,《蚌埠市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2—2030年)》通过专家评审,先后制定了三部涉及垃圾处理专项规划。在政策保障方面,先后制定了十余个关于建筑垃圾处置、生活垃圾收费、分类、转运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蚌埠市数字城市管理系统运营后,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理全面纳入数字化管理的轨道,使全市215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域监管无死角。
立法先行、绩效考核、资金保障、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全民宣传,下一步,我市将从上述诸方面开展工作,全面推进蚌埠市生活垃圾领域国家适当减缓行动项目试点。王家渠介绍,我市将成立高规格的蚌埠市生活垃圾领域国家适当减缓行动项目领导小组,继已经出台的《蚌埠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后,研究制定《蚌埠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研究建立限制过度包装、控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及对垃圾分类违法行业联合惩戒等“硬约束”机制。
建立完善政府依法监管、第三方专业监管、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项目监管体系,按年度分解工作任务,列入两级政府督查考核内容。以市场化运作为主,政府财政为补充、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形式,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运行“互联网+”平台,发展人工智能,强化信息技术在垃圾分类全程体系中的应用,加强我市垃圾治理的科技支撑。
生活垃圾领域国家适当减缓行动项目试点意义重大,既是改善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需要,也是中国主动参与自主减排的责任担当,更是全面提升我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平台和抓手,下一步,我市将积极寻求NAMA项目基金的金融支持和技术支持,利用现有数字城管平台,建立垃圾管理综合指挥网络,建造基础数据库,通过地磅称重、视频监管、GPS定位及专人负责等方式,对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固体废弃物进行计量,对处理场所的安全运行及环境影响状况进行监督,在试点探索中,全面提高蚌埠市垃圾的综合管理水平,为全市人民营造一个更加优美、舒适、
低碳环保的幸福家园,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为国内同类城市推进生活垃圾低碳化管理提供可资借鉴的模板。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