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发的基于卫星观测的大气CO2浓度反演算法(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arbon Dioxide Retrieval algorithm for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APCAS) 对中国碳卫星资料进行反演实验,获取了首幅全球陆地表面的大气CO2分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气候变化和全球碳监测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活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向大气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日益加剧。大气二氧化碳(下文简称CO2),由于其温室效应强、含量高,因此成为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约占全部温室气体的30%。气候变化将导致一系列灾难,比如海平面上升,更是导致干旱、洪水等异常气候现象的潜在主因。国际社会早在20世纪末期就开始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自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建立以来,层多次修改和增补条款,目的在于约束各国温室气体的排放。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二十一世纪初,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的步伐并未放慢,国际社会逐渐意识到,这一环境问题将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为了应对全球变暖的现状,2011年在南非德班召开的气候变化大会对温室气体制定了“可报告、可检测、可核实”的三可要求,也即对碳排放监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4年11月,中美两个碳排放大国在北京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对于碳排放的监测,传统地基探测方法虽然具有精度高、可靠性强的优点,但是都是单点的测量,缺乏对区域和全球大范围、实时探测的能力和统一的探测方法,因此不能满足人类对CO2时空变化、CO2排放与吸收,以及全球变暖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对气候变化的精确预测。随着空间科学的发展,人类开始探索利用卫星获取全球覆盖的CO2观测及其排放。
早期的热红外探测卫星具有高精度大气CO2探测能力,但是由于其探测原理的局限,不能获取整层大气的CO2观测,仅能看清对流层中高层区域的状态,这就像盲人摸象,通过片面的观测不能了解全大气的情况。然而,随着探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家开始使用短波红外高光谱对CO2进行探测,第一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日本GOSAT于2009年成功发射升空,随后美国OCO-2卫星和中国碳卫星(TanSat)随继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发射升空,目前仅有该3颗卫星具有高精度CO2探测能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